您现在的位置是: 汽车 > > 正文

探索体育课程中动作模式与个性化学习的融合

时间:2023-06-17 03:57:34 来源:光明网 发布者:DN032


【资料图】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体育教育领域正迎来深刻的变革。学校体育课程不仅需要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更应该提升其运动安全意识,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因此,如何在保证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同时,确保学生的运动安全并实现其个性化发展,成为了当前体育教育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动作模式和个性化学习作为这场改革的关键要素,已经在业内引起了广泛关注,二者在体育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何谓动作模式?动作模式是指人体在完成动作时神经、肌肉、骨骼、关节等系统的执行过程,这个过程是按照合理的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进行的。通俗地理解,可以将动作模式视作武学的“招式”,而力量、速度等身体素质可以比作“内功”,合理的“招式”能最大化地发挥“内功”;“招式”若有缺陷,“内功”越强越容易“走火入魔”。正确的动作模式可以让人体的各个部位负载均衡,优化力学效应并防止伤病,达到运动效果和运动安全。在体育教学实践中,“髋关节铰链”就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髋关节铰链是人体最基本的动作模式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球类移动、立定跳远、健身硬拉等动作中。从生物力学角度讲,该动作模式主要通过臀腿后侧链的肌群带动骨盆前后水平运动,以此完成髋部的屈伸,充分动员人体的下肢肌肉协同工作,产生更大的力学效应,同时主动分担腰椎和膝盖的压力负荷。例如,在篮球防守时,人体借助髋关节铰链动作主动屈髋、臀部后移,在保持脊柱在中立位置的前提下降低重心,从而更快地做出反应,同时也降低了受伤的风险。所以,科学合理的动作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地利用身体的力量,保持各部分的力学平衡,还能避免因不正确的用力而导致的运动损伤。因此,动作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在学校课程中,教师可以对各个运动项目的技术所涉及的动作模式进行归纳总结,转化成容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用于指导学生系统地学习,帮助他们理解运动的科学原理,建立正确的动作习惯,提升运动安全意识。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个性化学习已经被广泛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兴趣和能力来进行学习。在体育教育中,个性化学习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何谓个性化学习?个性化学习是指教育活动需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特殊需求和能力,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学习路径和策略。在体育教育中,个性化学习要求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身体能力和学习风格,从而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训练。个性化学习在体育教育中的一个关键点,就是基于标准的动作模式去实现个体化。每个人的身体都有其独特之处,如关节结构、韧带延展性、肌肉体积等,这些个体差异影响了人体执行运动模式的方式。例如,部分人群足背屈的能力欠佳,这会影响到他们深蹲的下蹲幅度。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教师应该能够识别这种差异,并调整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现有的身体条件下,安全有效地练习深蹲动作。另外,每个人都有喜欢或者擅长的学习方式,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应该能充分考虑到这些差异,使教学与训练尽可能地适应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在实际过程中,有两种方式经常被个性化学习所使用:一种是对同一个教学内容提供不同难度的讲解与练习方式,让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对应的训练内容;另一种则是通过分组教学,在不同的组内引入不同的练习与反馈,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和短板,通过不同的路径实现教学目标。通过个性化学习,体育教学能够在满足兴趣和发挥优势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运动态度和行为,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掌握运动技能,为学习过程营造良好的情绪氛围。学生将更愿意参与体育活动,不断提升运动技能水平,为养成长期运动的习惯奠定基础。

当前,我国的学校教育在保证全面性、公平性和有效性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谋求形式更灵活、包容度更高的办学模式。在新一轮的学校课程改革中,动作模式和个性化学习有利于体育教学更加以学生为中心,二者的融合成为“因材施教”至关重要的一环。

动作模式与个性化学习相结合,其核心理念在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使他们在面对运动的问题时,能够从自身条件和力学角度深入思考,以寻求安全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灵活、自主地探索提高路径,而不是被限定在单一、预设的标准答案中。这种模式具有较高的包容性,鼓励学生寻找最适合自身的活动方式,为他们提供一个既新奇又宽松的教学环境。具体策略如下:一是为动作模式设计灵活的参照标准,使其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例如,教师可以为深蹲练习设置多个下蹲角度,提供不同样式的深蹲模板,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根据自己的肢体比例和柔韧性去调整蹲起的模式,以适应他们的身体条件和运动能力。二是准备多套训练方案,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编制数套课堂预案,用于应对可能出现的学习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分组教学、分解教学、分层教学等教学法,多种教学策略。三是增加反馈渠道,促进师生良性互动。除了传统教学中的学生自我反馈和教师反馈外,新课程还需引入同伴反馈与师生研讨,使学生可以从多角度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通过观察、讨论和互评提高批判思维与合作能力,这对于大班式教学至关重要。四是完善评价机制,强化教学调控。教学评价需要注重全面性,不仅要有成果性评价,更要有起始评价、过程评价、诊断评价以及教师反思评价。在实际教学中,除了通过运动成绩直观地反映学习效果外,要在练习前就开展初始评估,把握学生在准备阶段的身体状况;要以努力程度、进步速度、提高幅度等作为参照,评价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主观表现与学习能力;要利用教师诊断与反思,评估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内容是否合适、环境是否支持,及时对教学做出调整,促进教学效果最优化。

在体育教学中,动作模式的理解和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安全意识,而个性化学习则可以满足个体的特殊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满意度。两者的融合可以帮助我们构建一个更加有效、安全和包容的体育教育系统。这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在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尚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如何平衡统一的动作模式和个性的学习需求?过于强调统一规范可能会忽视学生的个体特点,而过于强调个性化学习则可能导致教学内容和标准的混乱。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既保持动作模式的整体统一,又充分考虑个性需求的弹性标准。其次,如何在有限的课堂中完成有效的个性化教学?个性化教学需要较多的时间和资源,而常规的课堂设置往往存在限制。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考虑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来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智能化数字平台,对每个学生的表现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和反馈;或者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再次,教师及教辅人员是否拥有足够的专业能力?动作模式和个性化学习的融合需要从教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动作模式的原理、设计和实施到个性化学习的策略与评估,涉及体育学、教育学甚至信息学知识,这要求未来的教师发展急需拓宽培训的范畴、加深学习的深度。

总而言之,体育课程改革中动作模式与个性化学习的融合实践,需要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开发新的教学工具与资源,提供有效的师资培训,并建立合理的评价和反馈体系,在保证运动安全的同时兼顾教学效率。(作者:张哲,北京建筑大学讲师)

标签:

抢先读

相关文章

热文推荐

精彩放送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2011-2023  产业研究网  www.coalstudy.com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 @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