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财经 > > 正文

来河南赴一场诗意之约 | 大河风物 头条焦点

时间:2023-05-05 11:10:21 来源:今豫网言 发布者:DN032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诗词是文化积淀的精华,不仅文字美、音韵美、意境美,还包含着传统的审美价值体系,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牙牙学语的童年,父母便是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诗词入手教我们学说母语,并逐渐构建起春花、秋月、夏蝉、冬雪的诗意世界。

中原是“诗的故乡”,河南这片孕育诗意的土地,从不缺乏对诗意的向往。有学者统计,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与河南省境内有关的作品有100多篇,占总篇目的三分之一以上。《全唐诗》2200多个诗人中,河南籍350多人,约占总量的六分之一。《唐诗三百首》中所选的76个诗人中,河南籍的25人,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


(资料图)

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韩愈、刘禹锡、元稹、李贺、李商隐、范仲淹、欧阳修、晏殊、李煜、柳永、李清照……这些中国诗歌文学史上的大家,都曾在中原大地,或快意高歌,或惆怅低吟,成就了千年传颂的不朽诗篇,滋养中原深厚的文化沃土。

诗词里的大美河南 图源:大象新闻

从诗歌之源到魏晋风流,从唐诗盛开到宋词沉香,在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深入推进和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的背景下,“河南诗路”的概念值得进一步挖掘和打造。

诗词生长的故乡

黄河冲积平原的天赐沃壤,季风带来的风调雨顺,让河南的先民创造出璀璨的早期文明,也孕育出摇曳多姿的诗情。《诗经》“国风”一半以上,是河南先民“情动于中而咏歌之”,那热烈浪漫、优雅精美的诗句穿透遥远的时空,至今在人们心头泛起共鸣。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郑国的城阙早已不在,但那位恋人等待心上人的焦灼情状宛在眼前,“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爱情河”溱水、洧水依然流淌在今日新密的土地上,溱水湿地文化公园潺潺的水声叙述着千古不绝的情思。

如今的溱水洧水汇流处 许俊文/摄影

中国第一次国家层面的“诗歌热”,出现在汉魏洛阳城。《乐府》里的民歌,《古诗十九首》中的佳篇,建安七子、竹林七贤,各逞诗才,佳篇络绎。当诗歌的长河奔至盛唐,河南,在这个伟大的黄金时代,贡献了全部力量、释放了全部光芒:梁宋匪遥,香山可望;嵩高之下,郑洛道中。

李白、杜甫联翩并骑,遨游梁(开封)、宋(商丘)之间;白居易与九老诗酒酬唱,雅集香山(洛阳龙门)之野;李贺在昌谷(河南宜阳)呕心沥血、诗囊中尽是幽情鬼趣;李商隐在巴山夜雨中细数归期,满满的思念赋予老家河南。中原大地以其博大襟怀,囊括众流,包举百家,奏响了这个黄金时代的最强音。

当长河的流动节奏由高昂转入平衍,宋诗之细腻精巧、宋词之浅斟低唱,共同构成了我们对风雅的最初想象。“无开封,不宋词”,这个当时全世界最繁华的都城,成为宋词创作、展示中心和宋词发展策源地,这里有醉翁之宽博、三苏之温雅、半山之巉刻、易安之清丽,汴河两侧众星云集,穷尽了诗歌艺术的多种可能。

跟着诗词游河南

心中若有桃花源,人生处处有诗意;春风得意马蹄疾,河南条条是诗路。

新郑有个欧阳寺村,清雅竹林间,晨雾腾起,当地八景之一的“欧坟烟雨”名不虚传。园内一东一西,各修有凉亭醉翁、丰乐,是为纪念欧阳修的不朽散文《醉翁亭记》《丰乐亭记》。偏殿内,还陈列着苏东坡所书的《醉翁亭记》碑刻,全文以真、行、草三种字体书写,“欧文苏字”珠联璧合。

新郑欧阳修墓 图源:河南省文物局

郑州向西,沿郑上路到达荥阳310国道交叉口处,南侧台地古称檀山,其上便是刘禹锡长眠之地。檀山不高,因年久平整冲刷,如今更像是一土丘,应了刘禹锡笔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禹锡公园设置了十二座地名牌坊,以时间为径,串起诗人的一生。园内湖中,有一名为“沉舟侧帆”的雕塑景观。在扬州相逢的筵席上,白居易赠诗“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表达对梦得兄遭遇的惋惜,刘禹锡酬答留下千古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郑少洛高速上疾驰的车流,行驶到伊川段时,会被路旁一座高大的白色雕像吸引。他是北宋名臣范仲淹,身后是其长眠之地范园。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妇孺皆知,名篇《岳阳楼记》千年传诵,从应天书院走出来的范仲淹,还在邓州设立了花洲书院,平时闲暇也乐于讲学。当他收到好友滕子京为岳阳楼求文的来信,欣然挥墨写就。这座范仲淹从未登过的楼,就这样成了后人的“网红打卡地”。

BBC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中的巩义杜甫故里

“诗歌是最能抒发中国人情感的文体,这其中,最伟大的诗人就是杜甫。”两年前,英国BBC推出了一部杜甫专题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迅速在海外走红。纪录片从杜甫的诞生地巩义杜甫故里讲起,唐风仿古建筑在一片葱郁树林之间,幽静雅然,漫步在林间小径,开始展现杜甫诗作《壮游》所回忆的童年时光,“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纪录片重点呈现了“杜甫诞生窑”,主持人在窑洞门前,讲述了杜甫幼年感染瘟疫的故事。

中原文化圣山嵩山南麓,走进三苏坟的墓园,迎面看到一个古朴的明代石坊,上面刻写着: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这是苏轼在御史台的大牢中写给苏辙的绝命诗,后面两句是: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未了因。苏轼苏辙兄弟情深,为何离世后葬在了名不见经传的郏县?也许只有实地寻迹才能找到答案。当你立于三苏坟前,会发现周遭有数百株古柏,树干大都朝一侧倾斜,而它们所指的方向正是家乡四川眉山。

郏县三苏园 图源:郏县人民政府

这些,只是河南诗路花海中的几朵芳华,无论你是自驾走高速,还是乘着高铁去旅行,亲朋好友三五组团,跟着诗词游河南,都将在大地上打开一个诗意河南。

叫响“诗旅河南”

诗者志也,诗者心也。诗词并不给人输赢的力量,它只给人塑造精神的力量。在诗词大会等文化综艺的走红背后,正是人们对关怀心灵世界的一种希冀。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重拾并写作古文诗,哪怕在网络时代,流行用语有不少脱胎于古诗词:“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对应的古诗词句是“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你与春风皆过客,携秋水揽星河”对应古诗“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我竟无言以对”会不会出自柳永“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呢?”

中华文化是一脉相承、源远流长的,并不会随着时代变革而割裂,人们对汉字意境美的普遍追求没变,诗词中蕴含的中国人特有的情怀和筋骨没有变。只是,当“诗与远方”协奏曲高歌奋进,“诗意河南”需要叫响“诗旅河南”。

巩义杜甫故里 图源: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当杜甫成为“网红”,成都杜甫草堂、浣花溪畔,游人如织,更有谁记起千里之外的河南巩义杜甫出生地那几口寒窑,才是流寓在川的诗人终生放不下的故乡?当苏轼成为风雅美学的象征,黄州、惠州、儋州成了苏轼的情感符号,又有几人在细雨清明,独上河南汝州的三苏坟冢?

郏县三苏园 图源:郏县人民政府

诗歌资源是历史留给河南的宝贵财富,诗路不应只兴盛在纸笔间,更应“诗中有景,景中有诗”,借助文旅融合东风,令人心向往之。

河南立足资源优势,推出16条文化线路,其中之一为“文字诗词——读懂绵延不绝的中国文脉”,游客沿着时空长河溯源,重温“甲金篆隶草楷行”的汉字发展历程,从诗经、汉赋、唐诗、宋词演变中与诗圣文豪隔空对话,发现一字一世界,看见一诗一人生,横平竖直皆风骨,平仄韵律是血脉。

列出线路、推进展示项目只是迈出第一步,事件营销、话题出圈、品牌打造、体验服务等都需要系统推进。如何将更多的目光汇聚在这片诗词生长的故乡,需要相关文旅部门深度谋划,也需要每一位心怀诗意的朋友共同参与。

诗意需要灵感迸发,诗旅也需要创意加持。比如联动成都杜甫草堂与巩义杜甫故里,感悟诗圣杜甫波澜壮阔的一生;穿梭于郏县三苏园与眉山三苏祠之间,品味宋代大文豪苏轼的诗词文韵;精心策划打出“高铁诗旅游河南”的品牌,开启一场诗歌之旅。

比如“郑汴洛诗歌走廊”组团出道,为打造郑汴洛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提供支撑;淇、卫之间,是《诗经》的渊薮,鹤壁、新乡、安阳实现诗意联动,搭建《诗经》研学游平台;焦作将绿水青山与魏风晋韵完美融合,打造“云台—竹林”诗意景观。

抛砖引玉,期待你来河南赴一场诗意之约。

标签:

抢先读

相关文章

热文推荐

精彩放送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2011-2023  产业研究网  www.coalstudy.com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 @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