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专题 > > 正文

“梁思成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文献展”举办 362件珍贵的文献资料将亮相

时间:2021-08-24 16:48:05 来源:北京晚报 发布者:DN032
他是中国建筑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建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等学科的重要先驱;他寻访、测绘山西应县木塔、河北赵州桥等全国2000多处古建,以巨大的毅力完成了《中国建筑史》(原名《中国艺术史 建筑篇》)和英文版《图像中国建筑史》两部巨著,为中国建筑史研究留下了无价的遗产;新中国成立后,他领导设计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为古都保护规划提出了大量建议。

他就是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梁思成。一位中国现当代建筑史上难以忽略的大师。

今年是梁思成先生诞辰120周年。在他的母校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联合建筑学院经过10个月的精心筹备,举办“栋梁——梁思成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文献展”。362件珍贵的文献资料,包括图纸、书信、手稿、模型……通过5大单元一一亮相,完整展现一代建筑大师求学、治史、规划与保护、建筑设计、教书育人的一生。

《营造法式》与文艺复兴建筑钢笔画

异乡埋下为中国建筑治史的理想

在清华艺博展厅的中间位置,展柜里静静地放着一套陶本《营造法式》。

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建筑巨匠李诫参阅大量文献,收集工匠讲述的各种操作规程、技术要领和建筑构件的加工方法,结合自己多年修建工程的经验,终于完成建筑巨典《营造法式》。这是中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此后800余年,《营造法式》流传下多个版本,到了1925年,著名藏书家陶湘刻板刊行了陶本《营造法式》。它以镂版、图版精美闻名于世。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获得陶本《营造法式》后,如获至宝,将其寄给了正在万里之外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就读的儿子梁思成。梁启超认为:研究建筑,怎能缺中国的古建。

展厅中,《营造法式》展柜的西侧不远处,有10余份梁思成在宾大求学期间的钢笔作业草图,画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券拱、浮雕、三角尖顶……梁思成基本功扎实,图像栩栩如生。

宾大求学期间,梁思成上了一门文艺复兴建筑史课。临摹作业中,梁思成惊叹文艺复兴时期亚平宁半岛竟有如此美轮美奂的建筑。这些建筑的演化、传承,在学校的图书馆里有清楚的史料记载。他和教授分享,说没想到世间有如此有趣的学问。教授反问:你们中国有建筑史吗?

梁思成沉默了。中国有《营造法式》,记录各种建造工艺、加工方法,这些方法、技巧在中华大地落地,化为一座座同样毫不逊于西方的建筑。但可惜的是,我们没有这方面的研究史料!没有实际史料的注释,《营造法式》的许多描述甚至如“天书”一般神秘。

策展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师王南说,这段学习经历对梁思成影响极大,奠定了他想研究中国建筑史的决心。

一段民谣发现一塔一桥

战火中完成建筑史鸿篇

1931年,梁思成回到当时的北平,进入中国营造学社工作,任法式部主任,开启了长达十多年的考察历程。他们筚路蓝缕,发现、测绘、研究了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唐代建筑、应县木塔、隋代敞肩式石拱桥——赵州桥等众多中国建筑史上的经典杰作,并在《中国营造学社汇刊》陆续发表了一系列具有世界级学术水平的论文。

发现、测绘这些知名古建的照片在展厅中亮相。其中有一张图片是在1933年9月,梁思成测绘应县木塔时,不顾生命安危测绘塔刹。王南说,梁思成极为重视古建筑测绘,他与助手莫宗江合作的一系列古建筑测绘图,成为迄今无人超越的典范。

当年的华北地区,有一首民谣广为流传:沧州狮子应州塔,正定菩萨赵州桥。说的正是华北的几处名胜,即沧州的铸铁狮子、应县的木塔、正定县隆兴寺的观音菩萨、赵县的石拱桥。

1934年,梁思成听到民谣后惊喜不已,立即和刘敦桢、莫宗江来到山西应县。通过实地考察,梁思成发现,应县木塔的价值比他想象的要大得多。应县木塔始建于1056年,约20层楼高,巨大的塔身就像一个黑色的巨人。神奇的是,应县木塔全部用木头建造,古代工匠们完全用木头之间的相互咬合,建成了如此高大美观的建筑。

除了应县木塔,梁思成循着民谣的指引,还带着莫宗江赴河北赵县找到了赵州桥。赵州桥又叫安济桥,当地俗称“大石桥”,是隋朝工匠李春建造的,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石拱桥。梁思成带着团队最早发现并确定了赵州桥的建造年代。

通过长期的田野考察与资料积累,梁思成与学社同仁在抗战最艰苦的时期,于四川南溪县李庄,在贫病交加的环境中,以巨大的毅力完成了《中国建筑史》(原名《中国艺术史 建筑篇》)和英文版《图像中国建筑史》两部巨著。

他在李庄编写《中国建筑史》的画面,就在进展厅通道的正前方。圆形的光影,投射出一位坚毅的学者形象。

积极建言古都保护

“梁陈方案”成北京城市规划重要史料

在展览的东区展厅,梁思成的书信、图纸吸引不少的参观者俯身细读。有一封信写于1949年9月29日,新中国成立前夕。梁思成致信女儿梁再冰。这位建筑学大师用了“宝贝的孩子”来称呼自己的爱女。信中,梁思成分享了自己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国旗、国徽、国歌的情形。字里行间,都透着梁思成的喜悦和激动。

梁思成曾对妻子林徽因说,新中国成立后,他要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为国家设计城镇,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奋斗中去。

一天后,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在首都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决议。1952年5月10日,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正式成立。委员会主任由当时北京市委书记彭真担任,副主任就是梁思成。

后来,梁思成写了一份手稿,讲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诞生的经过。手稿中他写道,兴建委员会一共收到了方案一百七八十份,大致可分为中国传统形式、欧洲古典形式等样式。经过讨论,大家明确了:以镌刻文字为主题的碑,在我国有悠久传统,所以采用我国传统的碑的形式较为恰当;碑文中的英雄史迹,可用浮雕表达。这些设计理念,最后均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得到了体现。这份手稿,也在展览中亮相。

1950年起,梁思成担任北京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为首都的规划建设殚精竭虑。展厅里,有一份对首都科学规划的草图。在这张纸质已经发黄的草图中,首都依照行政、商业等职能,被划分为数个区域,行政中心区坐落在西直门、阜成门一线西城墙外的公主坟一带,得到了科学的规划,北京古城也得到了完整的保留。

这份草图源自梁思成与陈占祥共同提出的《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史称“梁陈方案”。该方案主张在北京古城以西建设中央行政区,整体保护古城,平衡发展城市,避免单中心城市弊病以及大规模旧城改造带来的经济与社会负担。虽然因为种种原因,当时这一方案未能实施,但其城市规划思想理念具有突出的价值,却对后来的城市规划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北京城市规划方面的重要史料。

观展解码

许多展品是首次亮相

策展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苏丹告诉记者,展览从去年10月份就开始策划、筹备,362件展品中,有145件是实物或原件,许多为首次亮相。

苏丹说,梁思成先生是中国现当代文化史上绕不过去的一个人物,他的贡献与思考,他对中国古代建筑所做的田野调查和科学测绘专注而严谨,值得我们学习,这也是在梁思成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举办本次展览的意义。

在展陈设计上,展厅以《营造法式》为中心点,东西为轴,西侧是一幅高约5米的梁思成自拍像,这是在上世纪20年代,青年梁思成用一架德式折叠相机留下的自拍。画面中,戴着圆框眼镜的他凝视前方。视线的延长线上——展厅的最东侧墙上,是他1947年作为中方顾问参与联合国大厦设计时的场景。“这是穿越历史时光的回望。”苏丹说。

每一次俯身都是对先生的缅怀

此外,展览在策展方式上也有很大的创新,展览现场设计成一个“墓园”,把梁思成先生一生所有的伟大成就都呈现在不同的“墓碑”(展柜)之上,使它们成为墓志铭的一部分。于是,人们的每一次弯腰凝视,都成为对先生的鞠躬缅怀。

苏丹说,整个展厅的灯光布置得富有立体感。整体光线偏暗调,在一些重要史料上,又通过聚光点加以突出呈现。为了能满足更多的观展需求,展览还特别在入口处配置了数十支便携式手电筒,观众可以自取,发现自己需要汲取的精神力量。

按照计划,本次展览持续到10月20日。不过苏丹说,他们将科学安排后续展览计划,全力争取让本次展览延期,让更多人走进清华艺博,感受一代建筑大师的风采。

观展提示

展期:至10月20日(暂定)

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层7、8号展厅

票价:20元 通过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官网或微信公众号预约购票

(原标题: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梁思成诞辰120周年文献展 栋梁 穿越时光的回望)

(记者 张航 和冠欣)

标签: 文献资料 清华大学 梁思成 诞辰 文献展

抢先读

相关文章

热文推荐

精彩放送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2011-2023  产业研究网  www.coalstudy.com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 @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