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专题 > > 正文

农业农村部新立一批“小目标” “十四五”开局

时间:2021-01-14 10:02:13 来源:北京商报 发布者:DN032

“十三五”收官,我国“三农”工作转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阶段。1月13日,国务院召开新闻发布会。此次发布会明确通过保数量、保多样、保质量,保障粮、棉、油等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基于我国“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明确支持并提升小农户的经营能力;通过电商等方式进一步为农民扩大销售渠道,帮助其实现增收,推动我国农业的转型升级。

保供:保障粮、棉、油等农产品有效供给

“保障粮、棉、油、糖、肉等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是农业农村部门的重点工作,也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表示,近年来,我国经济得到发展,城乡居民对农产品的需求增加了,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的特点。为适应这一新变化,农业生产既要保数量,也要保多样、保质量。

为了加强产能建设,我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同时要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改善农田设施基础条件,加快建设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同时,提升科技支撑能力,着力攻克核心种源“卡脖子”技术,自主培育一批突破性的新品种,加快技术集成创新等。

据介绍,我国“2020年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目标已实现。2018年以来,我国每年发展高效节水灌溉2000万亩以上。科技支撑明显增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6%以上。

南京农业大学规划院上海分院院长孙文华指出,粮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在全球疫情尚未得到平稳控制的当下,我国一方面需引导粮食种植户的生产积极性,同时也要确保耕地红线,抓住粮食生产的主动性,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去年11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提出采取有力措施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的生命线;12月3日,《粮食储备安全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针对粮食储备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将加大违法行为的处置力度。

而在“保多样”“保质量”方面,曾衍德明确,我国需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增加高油高蛋白大豆、饲用玉米和优质水稻、小麦供给,抓好棉油糖、肉蛋奶、果菜鱼等重要农副产品生产等;重点抓好两个“三品一标”:在产品方面发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推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在生产方式上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

助农:支持小农户发展

2021年起,我国“三农”工作重心全面转向乡村振兴。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刘焕鑫表示,未来我国将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守住一条底线、健全一套政策、壮大一批产业。

“守住一条底线,就是不发生规模性的返贫。”刘焕鑫说,我国将健全防止返贫动态帮扶和监测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及因病因灾等导致基本生活严重困难户开展动态监测;在西部地区确定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并集中支持。

同时,推动政策举措平稳转型支持乡村振兴,特别做好财政投入、金融服务、土地支持等政策衔接;推进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持续发展,引导和支持以县为单位,规划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

值得关注的是,“大国小农”是我国基本国情农情。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全国小农户数量占到农业经营户98.1%,小农户从业人员占农业从业人员90%,小农户经营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超70%。但因各地农业资源禀赋各异,因地制宜加强扶持小农户对我国布局现代农业至关重要。

2019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完善针对小农户的扶持政策,加强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去年3月,农业农村部印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高质量发展规划(2020-2022年)》,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发展作出具体规划。

从实践层面看,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负责人赵长保表示,要推动有长期稳定务农意愿的普通农户适度扩大经营规模,发展成家庭农场等现代经营主体;发挥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作用,解决小农户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同时,提升小农户的经营能力,提高其自我发展能力。“就是要始终重视小农户、防止排挤小农户,注重带动小农户。”

增收:直播电商增补农民收入

在此次发布会期间还提到农村电商作为扩大农产品销售的形式之一,对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促进作用。据了解,农民收入中,经营性收入占30%左右,务工收入占45%,家庭经营收入主要靠农产品销售,通过电商销售农产品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销售额接近4000亿元。“直播电商迅速兴起,许多农民通过短视频或直播销售自家农产品,卖出了好价钱,这也推动了农民增收。从今后一个时期看,电商对农民增收将会有更大促进作用。”刘焕鑫表示。

在他看来,销售成绩很大程度得益于,农村通信设施得到改善,农村创新创业更加活跃,同时农村物流条件奠定了基础。例如,在通信设施改善方面,目前4G网络已覆盖98%的行政村,基本覆盖贫困地区。未来新基建也将向农村延伸,对农产品电商发展提供支撑。

而农村电商兴起的背后,也反映出农村创新创业更加活跃。据了解,当前随着返乡农民工创业,入乡科技人员创业,带动农村电商发展。目前,农村创业创新人员首次突破1000万,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开展新产业、新业态。“此外,农村的物流条件好了。鲜活农产品包括边远地区小而精的特色产品,通过电商网络可以实现快速、直接地送到消费者手里。”刘焕鑫说。

2019年底,农业农村部等部门曾联合发布《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的指导意见》,再次强调农产品电商的重要性。在去年3月,2020中国农产品电商高层研讨会期间,《2020中国农产品电商发展报告》正式发布,根据前述报告预测,2020年中国农产品电商市场规模可达8000亿元;2023年农产品物流将达4.53万亿元左右。

“加快农产品电商数字化转型是发展趋势。”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认为,“后疫情”时期,农产品电商应发挥更大作用。具体措施包括,进一步坚持农产品电商的高效、安全、健康、绿色、智能、生态的理念;继续为产区滞销农产品找市场;继续为农产品消费提供新服务,如探索多种非接触性交易服务、非接触性支付服务、非接触性物配及供应链服务;加快推进“拉式”供应链建设,探索中国农产品流通业全触点、全渠道、全场景、全球链、全客群的数字化转型模式等。

北京商报记者陶凤 刘瀚琳

标签: 农业农村

抢先读

相关文章

热文推荐

精彩放送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2011-2023  产业研究网  www.coalstudy.com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 @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