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专题 > > 正文

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谈2021年经济工作

时间:2021-01-07 13:49:56 来源:东方网 发布者:DN032

●2021年经济运行合理区间应是在需求不足的矛盾得到不断克服的背景下,供求总量向着平衡方向发展

●只有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才能在变局中站稳脚跟,育先机、开新局

●需求侧管理重在解决总量性问题,注重短期调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在解决结构性问题,注重激发经济长期增长动力

开栏的话

新奋斗成就新伟业,新作为开启新征程。

极不平凡的2020年已经过去,中国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等一系列重要会议的召开,直面新发展阶段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2021年各项工作掌舵定向,吹响了奋斗的号角。

“十四五”开局之际,本版推出“‘十四五’ 新征程”系列策划,广邀专家学者解读党中央决策部署,展望新征程发展前景。

继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京津冀三大增长极之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为西部地区新增长极。图为2021年1月1日,中欧班列(成渝)号首列班车在重庆团结村站等待发车。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速度与质量

在合理的经济增速基础上实现高质量发展

记者: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请问怎样理解这句话?

张立群:

2021年是第一个百年收官和第二个百年开局的重要时间节点。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

准确把握这个重要时间节点,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工作的影响不能低估。我们看到,2020年我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正增长。在我国经济全面恢复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应特别注意到,2021年继续保持和发展经济持续恢复的良好态势,仍然非常不易。这也意味着,2021年需要在面临诸多困难挑战的背景下,使“两个一百年”实现顺畅衔接,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进入新时期、新阶段。因此说,这一年具有“特殊重要性”。

记者: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1年“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经济运行合理区间如何界定?

张立群:

经济运行合理区间是对全年经济增长调控目标的原则性要求,与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密切相关。我认为,合理区间最重要的判定标准应当按照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动态平衡是指供给和需求从总量上大体相当,同时也包含结构性的供给和需求对接平衡,这是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的新认识、新要求。供求总量的平衡状态是宏观调控始终追求的目标,既没有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也没有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和销售困难。以这个标准判断,我们观察到,当前经济运行中需求不足的矛盾还相对突出。2020年,在相关调查中,有超过38%的企业反映需求不足是最突出的困难。

因此,2021年经济运行合理区间应是在需求不足的矛盾得到不断克服的背景下,供求总量向着平衡方向发展。在此过程中,中国经济将呈现持续回升的运行态势。当生产能力得到比较充分利用、就业得到比较充分保障的时候,即可将其确定为合理增长区间。

记者:

此时提出增速目标有何深意?我们应当如何看待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的关系?

张立群: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没有提出具体的经济增速目标,这与疫情冲击等特殊情况有关。实际上,经济增速目标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经济活动是量和质两方面的统一。过度强调质而忽略量,或过度强调量而忽略质,高质量发展都是难以实现的。

从微观层面看,如果经济增速远低于预期,企业销售收入增长缓慢乃至停滞,就没有充足资金投入技术创新。从宏观角度看,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对于保证市场主体良好的生存运转状态,加快转向高质量发展非常重要。此外,从民生角度看,如果没有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就无法保障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就业持续增加,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就无法得到持续满足。

与此相联系,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中长期的问题,也是更多依靠市场发挥作用解决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权制度完善、要素市场的发育等,推动市场竞争优胜劣汰,从而推动微观主体素质不断提高。这些基础性、中长期的工作需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

从短期的年度经济政策来看,更重要的应该是总量政策。合理的经济增速,对于年度宏观经济政策实施,对于发挥好政府的作用非常重要。

发展与安全

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记者:

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中求进”一直是我国经济工作的总基调。在2021年这个承上启下的重要节点,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有哪些特殊意义?

张立群:

2020年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非常规的稳增长政策,克服疫情影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进入2021年,经济工作将由疫情应对之下的政策体系向着疫情之后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政策保障转变。

在此情况下,一些临时性救助政策或将适时适度作出调整。另一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这样的安排,与当前经济运行需要一个长期稳定的宏观政策环境相匹配,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在复苏的轨道上稳健前行。

记者: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如何看待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风险挑战?应如何应对?

张立群:可以看到,在第二个百年开局之时,我国面临的形势非常复杂。一方面,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上国际疫情形势演变仍然扑朔迷离、十分复杂,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疫情的大流行对全球经济恢复还是一个极大的变数,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此外,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啃硬骨头、打攻坚战,任务艰巨而复杂。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局面,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尤为突出。

我认为,应对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风险挑战,离不开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进一步提高党驾驭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积累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把握和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只有在良好的发展态势支撑下,各类深层次的改革才有条件平稳推进。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只有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才能在变局中站稳脚跟,育先机、开新局。因此,安全的根本,在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全党上下抓经济发展能力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把发展这篇大文章谋划好。

供给与需求

推进“双侧”改革,畅通“双循环”

记者: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注重需求侧管理”。如何看待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张立群:

提出注重需求侧管理,非常具有针对性。由于世界形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城镇化发展不平衡,出口、投资增长都面临挑战。畅通国内大循环,尽快确立中国经济良好发展态势,非常重要的是打通堵点,补齐短板。在全球经济迟迟难以复苏、外部市场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更多需要着眼国内、扩大内需,着眼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巨大潜力的释放。因此,加强需求侧管理,扩大内需市场,成为当前和今后必须坚持的战略基点,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迫切要求。

推动供给侧资源配置优化、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主要依靠完善体制机制,把改革关键一招用好。需求侧管理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是一项全面而系统的工程,是一场全方位、系统性的变革。会议强调“注重需求侧管理”,最关键的是把制约内需扩大的堵点打通。从供给与需求的关系看,2021年在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需求侧管理,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带动扩大消费、增加就业、激发企业活力等环节持续向好,释放更有力、更持久的经济动能。

也就是说,需求侧管理重在解决总量性问题,注重短期调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在解决结构性问题,注重激发经济长期增长动力。

记者:

“构建新发展格局明年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在现代化新征程中,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应当如何开局起步?

张立群:

新发展格局的立足点在于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

畅通国内大循环,最重要的是把我国发展多方面的有利条件,包括雄厚的物质基础、强大的生产和供给能力、丰富的人力资源、充分的要素保障条件、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等充分调动起来。同时,国内的循环和国内与国际之间的循环,是和中国的对外开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的经济运行不是封闭的,而是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相互交融的背景下,实现国民经济的循环。根据当前数据初步测算,2020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预计占世界比重达17.5%左右。中国经济良好发展态势一旦稳固确立,必然会成为世界经济在困境中逐步走向复苏的重要动力源泉,成为经济全球化战胜各种逆流、开辟全新局面的重要动力源泉,和平与发展的主旋律因此得到加强。这对中国来说既是非常重要的责任,也是我们必须把握的一个重要机遇。

标签: 国务院

抢先读

相关文章

热文推荐

精彩放送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2011-2023  产业研究网  www.coalstudy.com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 @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