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太湖清淤:800多万立方米淤泥,如何再利用?
春至太湖畔。湖面,往来船只络绎不绝,成群的红嘴鸥在盘旋。
在太湖梅梁湖区深处,生态清淤智能化一体船“太湖之星”静静伫立,水下螺旋绞刀高速飞转,湖底淤泥被抽送上来。连日来,“太湖之星”施工不停,助力守护一湖碧波。
底泥清淤,是太湖治理的关键。2024年3月,新一轮太湖清淤工程启动,“太湖之星”将在60个月内完成近29平方公里湖区内约834万立方米底泥清淤,相当于将整个梅梁湖水域的淤泥层整体削除5厘米,挖出的淤泥足以填满4000多个国际标准泳池。
大量底泥从太湖而来,又将往何处去?近日,记者进行了探访。
整形上岸——
经除杂、固化,淤泥成为“细净优”的泥饼
在梅梁湖离岸约4公里的水面上,通体青绿、拖着长尾的“太湖之星”加紧作业。这是一个由3艘作业船串联一体的水上平台,如同一座漂浮在湖面上的“移动工厂”。
底泥“重生”第一步:上岸。
从太湖北岸的码头登船,航行约20分钟,便登上了“太湖之星1号”平台。不远处,机声隆隆,环保清淤船“太湖浚清1号”马力全开,其上附载的新型环保绞刀正挖掘抽吸湖底淤泥。
“疏浚浓度是衡量绞吸船效率的重要指标。”中交天航局太湖项目总工程师房岩介绍,通过自主研发的环保绞刀和自动变频系统,“太湖之星”的疏浚浓度可达到50%以上,整体效率是普通绞吸船的3倍。这意味着,每抽出1立方米泥浆,含泥量能占到一半以上,每日可稳定清淤5000立方米。
挖得快,还要“清得净”。
“抽吸出的淤泥混杂着砂石、贝壳等杂物,倘若不进行处理,很难实现再利用。”房岩解释,以往,湖泊清淤需要开设脱水处理厂,将底泥运输到陆地上进行脱水和无害化处理,不仅要长期占用大量土地,还可能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而“太湖之星”通过三船联动,可以将陆地作业转为水上作业,减少占用至少300亩淤泥固化场地。
只见通过一条500多米长的输泥管道,从清淤船抽吸而来的泥浆,被源源不断输送到除杂调絮船“太湖之星1号”上进行无害化和净化处理。
先做“减法”,为淤泥“瘦身”。借助双重筛网和多个筛滤机,太湖淤泥中的贝壳、石块等杂质被分离,让杂乱的淤泥变成细腻的泥浆。
再做“加法”,替泥浆“上妆”。针对太湖底泥特性,“太湖之星1号”配备了多种脱水化学助剂,将泥和水有效分离,从而有效排除各类杂质。
之后,底泥依次流转到“太湖之星2号”,在16台高效板框压滤机作用下,如同农家压豆油般,被压制成一块块方形泥饼,再经由皮带机送至泥驳船运往陆地。
“经过除杂、固化,淤泥成为‘细净优’的泥饼,为后续资源化利用做好准备。”中交天航局太湖项目经理李大伟说。
变为资源——
泥饼可抛填湖底重塑生态湿地,可回填矿坑助力荒山复绿
新一轮太湖清淤工程启动以来,已有超150万立方米的太湖淤泥,经过“太湖之星”的“整形术”,踏上不同的“重生路”。
第一条路——抛填湖底,重塑生态湿地。
太湖梅梁湖区东岸,香蒲、睡莲等植物竞相生长,鸟群畅游湖面,一座长约1.75公里、宽约100米的亲水湿地公园初见雏形。
“几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无锡湿地生态科普馆馆长陆亚琪说,“那时,鱼塘蓝藻交错,水体浑浊黑臭,让人难以靠近。”
荒滩变美景,太湖泥饼是一大“功臣”。“固化泥饼无需改良处理,直接回填、压实、整平后,便能种植芦苇、香蒲等挺水植物及轮叶黑藻、金鱼藻等沉水植物。”李大伟介绍,去年3月底至6月,约20万立方米泥饼被驳船送至梅梁湖东岸抛填,成为湖底地形重塑的土源。
如今,在建设者的精雕细琢下,各类植物茁壮生长,生态廊道、园林景观等亲水设施相继建成,湖滨湿地带正逐渐恢复。
“利用湖底清淤的固化泥饼进行湖滨湿地带建设,既解决了部分淤泥出路问题,又能有效促进水生态修复,走出一条让太湖淤泥变废为宝、有效利用的好路子。”无锡市水利局副局长兰秀凯表示。
另一条路——回填矿坑,助力荒山复绿。
江苏宜兴,登高远眺,一艘艘满载太湖泥饼的500吨泥驳船从无锡梅梁湖区出发,经古竹运河、竺山湖逆流而上,停靠在20公里外的宜兴市万石镇临时码头。数十辆货车已在岸边整齐排列,等待着接收“新鲜出炉”的泥饼,将其转运至宜兴市蒋山废弃矿坑。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量开采给蒋山留下了大大小小的矿坑和废弃的矿山。如今,随着太湖清淤工程的开展,运输距离近、天然肥力好的太湖淤泥成了矿坑修复的优选。
“这片区域的废弃矿坑可容纳约120万立方米淤泥,淤泥填埋能有效助力变废为宝、荒山复绿、沟壑平整。”房岩介绍,未来,通过对太湖底泥进行干化、增肥等改良,可获得低成本的优质矿山修复基质,形成可供苗木、农作物生长的高肥力土壤修复区,为下一阶段的矿坑复绿打下基础。
更多用途——
变耕地、做路基……底泥将在更多场景中发挥作用
河湖治理从来不是一劳永逸的,总体看,太湖湖体营养过剩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底泥清淤是一项需要长期开展的工作。
疏浚出来的淤泥,如何实现大体量、低成本持续消纳?更多资源化利用手段正在探索落地。
脱水改良,让泥地变耕地。
“对送样检测发现,太湖底泥适用于做营养土、种植土。”房岩解释,农田土每年都需大量营养土来增加土壤地力,且土壤以每年2%的速度矿化,也需补充有机质改良。太湖淤泥在稳定化处理后,可作为优质栽植土壤的重要来源。
2017年,中交天航局实施太湖(竺山湖)生态清淤工程时,通过对堆场内150万立方米淤泥进行脱水固化处置,成功将存贮淤泥的泥沼地转化为可耕种土地。
“工程完工后,淤泥堆场变身宜兴市的一片沃野良田,为当地新增上千亩耕地。”李大伟介绍,太湖淤泥富含氮磷及有机质,肥力充足,经过脱水固化等工程改良措施,进一步提高了土壤渗透性,在此基础上,不仅种植的庄稼长得壮,还为湖底淤泥处理开辟了新模式。目前,每年可新增小麦约55万公斤。
烧结固化,让底泥变路基。
“将经过处理的淤泥制成砖块、陶粒、水泥等建筑材料,具有轻质、保温、隔音等性能。”房岩介绍,这样,一方面能解决淤泥大量淤积对水环境造成影响,另一方面也可缓解烧结砖和陶粒等材料对黏土的资源依赖,预计可产生显著经济社会效益。
近年来,太湖清淤提速的同时,淤泥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置研究也按下“快进键”。中交天航局正联合相关院校和科研机构,在充分发挥“太湖之星”生态清淤效能的基础上,拓展更多太湖淤泥资源化利用领域。目前,太湖总磷浓度达到2007年以来最好水平,湖体平均水质30年来首次达Ⅲ类、首次达到良好湖泊水平。
标签:
抢先读
- 新一轮太湖清淤:800多万立方米淤泥,如何再利用?
- 中新网评:让正能量与大流量实现“双向奔赴”
- 被“3·15”晚会曝光后,这些上市公司股价下跌
- 广西贺州通报“一宿舍楼墙体地基开裂”:正在做安全检测工作
- 被“3·15”晚会曝光后,这些上市公司股价下跌
- 五粮液“五步品酒法”:白酒消费的破局密码
- 沈山铁路第一阶段集中修全面展开
- 沈山铁路第一阶段集中修全面展开
- 今年前2月中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3%
- 第八次中英能源对话在北京召开 双方明确重点合作领域
- 今年前2月中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3%
- 中企出海不断升级 互利共赢的"双向奔赴"新模式
- 破解AI落地“最后一公里” 世纪华通发起全球AI游戏及应用创新大赛
- 宁夏21家企业上榜《出口商品品牌认证名录(2024)》 数量居西部第一
-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首次在促消费文件中强调稳股市楼市
- “粤西要道”阳信高速建设迎新进展 路面二标沥青开铺
- 中国国家统计局回应CPI波动:温和上涨态势未变
- 青海西宁至四川成都铁路四川段首座隧道顺利贯通
- 文旅、体育、电影、“两新”……“火热”数据见证中国经济“多点开花”
- 青海西宁至四川成都铁路四川段首座隧道顺利贯通
-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首次在促消费文件中强调稳股市楼市
- 中国国家统计局回应CPI波动:温和上涨态势未变
- 第四届中东欧博览会将于5月在宁波举办
- 万亩梨花激活县域经济 逾34亿元项目在金川集中签约
- 万亩梨花激活县域经济 逾34亿元项目在金川集中签约
- 2月中国70城房价同比降幅总体继续收窄
- 墙皮脱落怎么装饰?墙皮脱落归物业还是自己维修?
- 《哪吒2》登陆英国 开启“欧洲之旅”
- 广西欢送新兵入伍
- 经典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开启海南驻场演出
- 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迎来今年首艘访问港邮轮
- 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迎来今年首艘访问港邮轮
- 上海:首发首秀首展首店掀消费热潮
- “减重医生”上线,体重管理门诊火爆
- AI机器人齐上阵 浙江“数字园丁”赋能春耕备耕
- 打击“卷款跑路” 规制“霸王条款”
- 上海邮轮旅游入境外籍游客创新高
- “政策+活动”齐头并进 消费多领域亮点频出
- 生猪养殖承压前行
- 北京大兴:小番茄背后的“大科技”
- 消费者最关心哪些食品的安全?市场监管总局统计数据出炉
- AI聊天工具:情感支持的新选择,还是心理健康的潜在隐患?
- 首批黄河水利遗产名录公布
- 前2月广州市外贸进出口实现“开门红”
- 守护“舌尖安全”,不容“剩菜回收”
- 国家统计局:扣除春节错月影响 2月份CPI同比上涨0.1%
- 国铁集团推出老年常旅客会员积分优惠措施
- 更换变速箱油需要注意哪些事项?手动变速箱油加多少升?
- 多项先行指标显示中国经济持续回升
- 实现全年5%左右经济增长目标有哪些有利条件?国家统计局回应
- 国家统计局:1-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720亿元
- 2025年贵州“村超”20强争夺赛开启
- 从“买中国、卖全球”到“买全球、卖全球” 新型离岸贸易了解一下
- 国家统计局:扣除春节错月影响 2月份CPI同比上涨0.1%
- 实现全年5%左右经济增长目标有哪些有利条件?国家统计局回应
- 北京发布61项地方标准修订计划
- 国家统计局:1—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1%
- 国铁集团推出老年常旅客会员积分优惠措施
- 市场化交易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升至63%
- 国家统计局:2月份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降幅均继续收窄
- 国家统计局:1—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1%
- 国家统计局:2月份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降幅均继续收窄
- “中国鲍鱼之乡”福建连江海上春耕忙 20亿粒鲍鱼迎来投苗季
- 述评:浙江如何做好“微短剧+”?
- 3月17日央行开展481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 事关中国经济!重磅发布会即将召开 “剧透”来了
- 新轩逸瞬时油耗怎样调节?新款轩逸油耗突然上升的原因是什么?
- 国家统计局:1—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1%
- 《数学之美》特种邮票在乌鲁木齐发行
- 首批60台“四川造”重卡启运中东
- 国家统计局:2月份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降幅均继续收窄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樟树千亩油菜花盛放 为乡村振兴“景”上添彩
- 广东省属首只AIC股权投资基金落地
- 生成式人工智能爆发,未来“人工”会被取代吗?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樟树千亩油菜花盛放 为乡村振兴“景”上添彩
- 2025年世空联K1超级联赛杭州站开赛
- 江淮运河“北大门”全面贯通
- 西湖龙井将上市 杭州市监全链条守护“春鲜之约”
- 东方集团:3月18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 上海青浦蟠龙天地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 灰鹤群聚集青海都兰 生态驿站迎候鸟迁徙高峰
- 2024年河北金融业增加值超3310亿元
-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将于明年在浙江温州举行
- 江淮运河“北大门”全面贯通
- 市场监管总局公布3·15晚会曝光问题初步核查处置情况
-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将于明年在浙江温州举行
- 浙江民企打通“出海”新链条 抢抓新产业风口
- 广东“最强春招会”启动 超千家单位提供超5万个岗位
-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将于明年在浙江温州举行
- 超6万球迷来了,杭州要接“泼天富贵”?
- 在您身边 维护权益 工商银行全面开展2025年“3·15”消保教育宣传活动
- 面向低空经济等人才急需 教育部部署实施“双千”计划
- 非洲观赏鱼首次进入湖南
- “海上花园·乐动厦门”对接座谈会(泰国站)在曼谷举办
- 非洲观赏鱼首次进入湖南
- “海上花园·乐动厦门”对接座谈会(泰国站)在曼谷举办
- 从挑战破局到创新赋能 专家学者共话餐饮业发展
- 广西对电线电缆产品质量问题开展专项整治
- 龙倩:中国地方戏剧缘何在海内外久唱不衰?
- 非洲观赏鱼首次进入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