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资讯 > > 正文

【二十四节气】立夏:南国似暑北国春

时间:2022-05-05 11:06:29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发布者:DN032

江南的楝花飘落,北方的榴花却红艳似火。乐于亲近自然的人仰望苍穹,蓦然发现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深夜风清气和,蝼蝈振翅吟唱,节气的篇章已悄然翻至立夏。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含蓄内敛、不事张扬的存在。此时,尽管春深夏浅,“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但它并不急于和暮春“抢地盘”,时序有数,只需静待时光让风暖昼长。

立夏也是脚踏实地、行胜于言的存在。它从不给那些伤春感怀的人慨叹春事荼蘼的机会。浇麦刈草、间苗插秧,农事繁忙而充满希望,提醒人们用奋斗把美好的愿景写实。

农事 仓廪实且衣食足

立夏虽然意喻着夏季初启,但天地间的景象 却 是“南国似暑 北 国春”。南方早已绿肥红瘦,而北方大部分地区还是“百般红紫斗芳菲”。

尽管南北气候存异、物候有别,但立夏农忙却是全国统一的主题。

农谚说:“麦足半年粮。”但麦熟与“麦足”,其实来之不易。

“谷雨打苞,立夏龇牙。”从江淮到华北,从谷雨时就暗暗攒劲儿要为结粒做准备的小麦,到了立夏时节,要么齐穗吐芒、要么扬花灌浆,麦熟进入倒计时。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二十四节气工作室负责人、高级实验师胡琦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说,立夏之后,淮南、华北等小麦陆续进入灌浆期,天干物燥,易形成干热风灾害性天气,造成小麦减产,民间有“立夏刮阵风,小麦一场空”的说法,农民忙于中耕、灌水防灾,呵护小麦灌浆;而江南正式进入雨季,若阴雨绵绵,湿热较重,则易诱发各种病虫害,麦田里因此会多些“时病时虫人撒药”的活计。

“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立夏前后,“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日子。“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农民们从泥水中拔出赤脚,匆匆擦去额头的汗水,抬望眼,空中似乎弥漫着稻花香。

除了耕作,还有采摘和收获,采油菜籽、摘立夏茶、煮茧缫丝……人们在忙碌中打理着殷实的生活,也揣度着天时地利对劳作的回馈。

“立夏不热,五谷不结”、“立夏落雨,谷米如雨”。千百年来,人们之所以习惯从“立夏”来“见夏”,是因为立夏时节始终是农耕者守望夏收年景的重要“节点”。

记者从中国民俗学会了解到,全国各地与立夏有关的农事谚语,至少百余条。如今,农业生产早已不用完全看老天的“脸色”,但朴实而智慧的农谚依然口口相传。

民以食为天。菜篮子、米袋子,从来都是消费生活的厚重底色。

2月,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从吃饱到吃好,从米面油到肉蛋奶,消费结构还在不断升级,粮食需求仍然呈刚性增长态势;4月,农业农村部发布消息,冬小麦长势目前与常年基本持平,夏粮生产形势好于预期。

仓廪实,衣食足,永远是最值得守望的人间烟火。

饮食 滋养身心的节日

立夏时节,阳气渐长,春华承受阳光雨露的滋养,化为鲜美的夏果。

“天务覆施,地务长养”。古人认为,从立夏日开始,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施地化,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万物并秀、百果飘香。立夏也因此被称为四月节。

春暮夏初,山野风物大都秀色可餐。北方槐花绽放,可赏可食;南方樱桃新熟、竹笋未老,都是让味蕾惊艳的应季食材。“且将樱笋饯春归”,以美食送春迎夏,滋养慰藉因劳作而疲乏的身心,是全国很多地方的传统习俗。

河北省民俗文化学会会长袁学骏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立夏尝新”风俗,各地习惯略有不同。北方常制作面条、夏饼、扒糕,而江浙一带则热衷尝“三鲜”。

据说,无锡人最具口福,这儿的“三鲜”有9种之多,新鲜的苋菜、蚕豆、黄瓜是“地三鲜”;美味的海蛳(螺)、河豚、鲥鱼是“水三鲜”;而色泽诱人的枇杷、樱桃和青梅则是“树三鲜”。

“鲜”,挑动百姓人家的舌尖,也触碰文人雅士的情怀。

“青梅煮酒斗时新”,宋时人们以青梅煮酒、新酸醒胃,蔚为风尚;诗人杜甫偏爱“枇杷树树香”,而戴复古则“摘尽枇杷一树金”;唐代诗人项斯虽然“弹筝玉指劳”,但依然忘不了“每日醉樱桃”。

古老的民俗,代代相传。对于崇尚自然的中国人来说,让肠胃随节气律动享纳鲜美。似水流年里,随时都能收获幸福和感动。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许勇泉,是一位在杭州生活了近20年的福建人。他告诉记者,闽南人立夏要吃虾面,把虾掺入面条同煮,虾熟变红,乡人视为吉祥之色。而虾与夏谐音,更可借此表达对夏的祝愿。

如今,许勇泉立夏常吃江南甘美糯香的乌米饭。立夏,满山遍布的丛丛南烛树(即乌饭树)绽出新绿。采鲜叶、捣汁液,把糯米放入黑色的汁液里泡上一晚,次日就可以烧乌米饭。据说,煮过乌米饭的灶间,香气数日不散。

中医认为,五脏中心对应夏,“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令于心”。立夏时节,气温升高,心易烦躁不安;同时,即使同一地区,气温也波动频繁,难免“忽寒忽热药搪人”。

顺天时、应节令,人们摸索出以饮食养身心的“秘诀”。立夏日,江西、江浙等地人习惯烹煮“七家茶”。虽说“不饮立夏茶”,未必就“一夏苦难捱”,但粗茶淡饭里,总有值得品咂的生活真义。

民俗 赓续传统的密码

“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诗中的“秤人”,是立夏节气保留节目。其风俗由来虽版本不同,但都寄寓了百姓免“疰夏”、求平安的美好心愿。

午饭吃罢,庭院里、槐荫下,一杆大秤挂上小藤椅,被称的人说笑着坐上去,司秤人手打秤花,嘴里讲着吉利话。

袁学骏说,称人讲究颇多,打秤花的秤锤只能里打外(即从小数打到大数,意喻增加),不能外打里。如果藤椅里的人体重长了,司秤人高喊“发福”;若是体重减了,也难不倒司秤人,谓之“消肉”。

“立夏吃蛋,石头踩烂”,流传河北民间的这句谚语,意思是立夏吃蛋,人的劲头足,整个夏天都有好食欲。而“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则是说吃蛋能避免食欲不振和身体消瘦,消减苦夏的种种不适。

商莉老师就职于石家庄市休门街上的一家幼儿园。这些天,她和同事们一直忙个不停,编织五彩丝袋、准备画彩蛋的颜料……每年立夏斗彩蛋,都是最受孩子们喜爱的游戏。

蛋分两端,尖为头,圆为尾。传统斗蛋规则是头斗头、尾击尾,完者胜,破者输。有些孩子并不甘心把精心装扮的彩蛋碰碎,于是相约在画蛋的“才艺”上分高低、决胜负。游戏终了,彩蛋装进五彩丝袋,每个孩子脸上都是美美的笑。

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了解立夏节气的由来与民俗习惯,是民俗传承具体而生动的实践。商莉说,画彩蛋、拼才艺,“斗蛋”时亢奋又小心、紧张又喜悦的情绪,终将内化为赓续传统的记忆印记。

都市楼高,传统不远。时光流变中,民俗文化的密码正被更市井、更灵动、同时也更具时代新意的方式解读与重构。

以二十四节气主题为切入点,从不同维度打造的消费市场营销活动实践,越来越密集、越来越鲜活。

以商业目的构建的民俗活动,或许并不具备传统意义上的“纯粹”,但创新与民俗擦出的星星火花,即使微弱如雪泥鸿爪,同样也具备以文化人、延续传统的底层逻辑。

四月惟夏,草木皆香。矮墙下,王瓜的蔓藤快速攀爬,黄花欲谢、小瓜初结。一代又一代人的守望接续,让民俗不老、历久长新。

标签: 消费市场 营销活动实践 民俗文化 新酸醒胃

抢先读

相关文章

热文推荐

精彩放送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2011-2023  产业研究网  www.coalstudy.com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 @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