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资讯 > > 正文

内外双引擎!深圳市政协委员建议打造光明科学城

时间:2022-04-13 08:29:36 来源:深圳商报 发布者:DN032

“科学大设施不仅要建起来,更要用起来。”在深圳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分组讨论中,来自教育界的阮双琛委员表示。

今年市两会上,科学大设施被多次“点名”。深圳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世界一流的光明科学城,推进脑解析与脑模拟、合成生物研究等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有政协委员建议,科学大设施和人才引进可作为“内外双引擎”,带动光明科学城发展。

释放科学城潜力

“光明科学城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先行启动区和核心承载区,创新发展的成效和经验,对深圳乃至全国具有很大的示范带动作用。”一份来自科学技术界的提案建议,光明科学城可以进一步释放生命科技融合发展潜力。

对此,市政协委员、中科院深圳先进院院长樊建平深表认同。在他看来,科学城主要有三种发展模式:以大科学装置为引擎的国家综合科学中心的建设,依赖于国家政策主导及行政力量驱动;以地区产业基础为依托的科学城建设,将实现科学、产业、人才等多种要素集聚;以城市为基础的科学城建设,将导入科学源头的建设,依托科学驱动实现产业完善与城市升级。

“拥有‘五大战略’定位的光明科学城,可以吸收这三种发展模式的长处。”樊建平表示。

他建议,科学研究要集中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等。针对BT产业链短而研发周期长的特点,光明科学城应享有专项政策。

大科学装置发挥引擎作用

光明科学城创新成果频出,如何让它们成为落地应用的“金蛋”?关键就在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为此,深圳正在“筑金窝,下金蛋”。目前,聚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和新材料科学领域,光明科学城集中布局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如何真正发挥大设施作用?市政协委员、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副院长刘陈立建议,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为源头,做到“沿途下蛋”,打造专业产业园区。

他以英国哈维尔科学和创新园为例,该园区的成功主要得益于散裂中子源设施等一批重大科学装置的共同推动,实现了空间聚集和研究聚焦的完美结合。“随着位于光明科学城的合成生物大设施等主体的陆续封顶,深圳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聚集效应也初见雏形。”刘陈立表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来自科学技术界的贺雪琴委员提出了一系列关于鼓励企业开展基础研究和优化大科学装置使用的建议。中国致公党界别的叶春委员表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可以建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机制。

打造科学城人才池

刘陈立特别提到“人才集聚,内外引擎”,人才是产业能够持久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为此,他建议以大设施集群为牵引,着力推动深圳的研究型大学与设施集群建立“长期伙伴”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李世清委员和张欣豪委员联合提出建议:打造光明科学城人才池。

一是加大科技计划开放力度,深化“深港创新圈”计划,围绕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设立深港合作专项研究计划,吸引香港高端人才来科学城开展联合研究。

二是便捷科技创新人才跨境流动,在光明区设立口岸签证机构,为外籍人才出入境提供便利;在光明开展职业资格跨境认可工作,允许符合条件的法律、税收、会计等领域具有境外职业资格的专业人才,备案后在科学城提供服务。

三是营造国际化生活环境和提供优质人才服务。

标签: 联合研究 政协委员 专业人才 人才集聚

抢先读

相关文章

热文推荐

精彩放送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2011-2023  产业研究网  www.coalstudy.com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 @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