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资讯 > > 正文

新增4家!城阳区3家企业入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时间:2022-03-09 11:23:11 来源:大众日报 发布者:DN032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5部门公布第28批共101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名单,青岛市新增4家入选企业。其中,城阳区3家企业入选,分别是青岛国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青岛威奥轨道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和青岛高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这3家企业是城阳区“四新”经济的典型代表,也是“创新平台+创新企业+创新生态”创新链条上的生动实践。城阳区全力构建活力迸发、转型升级的创新生态,搭建科技成果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桥梁,为打造湾区都市活力提供“科技引擎”。

强化平台赋能

目前,城阳区拥有青岛高新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和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字号创新平台,拥有康复大学和中科院软件所青岛分所等一批高校和科研院所。这些不断集聚的创新平台,是城阳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所在。

其中,作为城阳区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青岛市首批瞪羚、独角兽企业加速器——青岛天安数码城,在助力创新创业、加快区域产业升级的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自2013年落地以来,该园区已聚集现代服务企业1000余家,汇聚了龙闯电梯(青岛)有限公司、豪尔沃(山东)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和青岛威纶通科技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园区定期举办天安汇大讲堂、天安创享派等活动,有意识地选择上下游产业链、关联产业或者有可能会发生业务关系的企业,让企业家们能够找到更专业的人、更合适的资源,促成更多合作。

园区企业山东依鲁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程坚说:“园区内的产业集聚程度越来越高,上下游企业的合作愈发紧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青岛计算技术研究院的进驻,让我们在软件方面有了更多的合作机会,有问题可以随时见面沟通。”

城阳区还充分发挥政府作用,积极推进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城阳区与中国海洋大学共同创立了青岛海洋食品营养与健康创新研究院,聚焦“海洋+”、蓝色粮仓、大健康、现代畜牧养殖业、现代种植业和智能装备等六大领域,打造集科研、中试、企业联合创新空间、海洋科技展厅等为一体的综合科研创新基地。目前,该研究院已获得国家级奖励6项、省部级科技奖励7项、国际国内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在海洋脂质生物转化和海参精深加工等多个领域拥有成套技术成果。

深耕产业集群

2021年7月20日,由中国中车承担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城阳区下线,标志着我国掌握了高速磁浮成套技术和工程化能力。这也是城阳区一直站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制高点的真实写照。本次荣获“国字号”认定的青岛威奥轨道股份有限公司,便是轨道交通高速列车车辆配套产品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始终参与着中国高速列车的创新历程。

城阳区深耕产业集群,持续集聚创新资源联合攻关,在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坚持培育壮大新动能: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加快建设,轨道交通全产业链产值超过1100亿元,获评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海水稻走出国门,香飘“一带一路”;“四新”经济活力加快释放,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翻两番……

截至目前,城阳区(含高新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200余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7家,瞪羚企业34家,市级隐形冠军企业33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2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4家,入选新一代“青岛金花”制造业企业5家。

释放政策红利

创新环境的优化、金融活水的灌溉、人才智库的浇铸,为城阳区的科技创新发展带来更多内生动力。

高效便民的营商环境,为科技创新营造了适宜的“阳光、空气、温度、湿度”等生态条件。在城阳市民中心,一站式提供社会保障、就业、医疗、审批和公共资源交易等10余个类别的综合服务,累计进驻审批、服务事项848项,实现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一次就办好”。

金融支持是科技创新的助推器。城阳区出台专门政策,加大对科技创新的直接融资支持力度。2021年,全区兑现科技企业融资利息补贴600余万元,惠及科技企业及金融机构共94家,推荐7家企业入库区级“白名单”,与青岛高创担保、青岛银行等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引导企业融资8亿元。

城阳区发展改革局工业科负责人曹孟娟透露,城阳区将继续加大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推动科技经济深度融合,通过实打实的政策、心贴心的服务,激发全区创新创业的澎湃动力,奋力打造湾区都市活力城阳。(于艳滨)

标签: 技术中心 国家级企业 创新平台 龙头企业

抢先读

相关文章

热文推荐

精彩放送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2011-2023  产业研究网  www.coalstudy.com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 @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