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资讯 > > 正文

夏季解暑小孩能喝什么?这3种饮料不推荐给孩子喝

时间:2021-06-18 16:52:21 来源:北青网综合 发布者:DN032

近日,一则“奶奶用放置4年冬瓜水喂孙女致中毒”的新闻刷屏家长们的朋友圈,原因是奶奶认为“冬瓜水”是消暑降温的“珍宝”,就给宝宝喂了放置4年的约100毫升的冬瓜水,结果导致亚硝酸盐中毒。

那么问题来了,冬瓜水为什么会导致亚硝酸盐中毒?它到底能不能解暑?解暑喝什么好呢?

喝冬瓜水为什么会导致中毒?

冬瓜水,是把新鲜冬瓜洗净切成小块放入陶罐,严闭盖口,加红泥封实缝隙,放于阴凉处,三四年后再打开饮用。经过长时间的发酵、沉淀、化解,冬瓜就变成了瓜汁。

冬瓜水能不能解暑不知道,但是喝冬瓜水容易中毒是真的。冬瓜水的制作过程,会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如果饮用很容易导致亚硝酸盐中毒。

亚硝酸盐的毒性,主要在于它能够把血红蛋白氧化成为高铁血红蛋白,从而引起缺氧,导致紫绀症。正常人如果短时间内摄入较大量的亚硝酸盐,容易引起急性中毒,使血液中具有正常携氧能力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从而造成组织缺氧,这就是“高铁血红蛋白血症”。通常情况下,成年人一次摄入200mg以上的亚硝酸盐,就可能发生中毒反应。

此外,同等情况下,幼儿发生亚硝酸盐中毒的风险比成年人高得多。这是因为幼儿的消化系统及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系统都还没有发育成熟,因此,更易患上亚硝酸盐引致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就是我们俗称的“蓝婴综合症”。这是一种罕见症状,主要表现为血红蛋白不能把氧气带到各身体组织,导致皮肤和嘴唇发紫的现象。由于婴幼儿体内还未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无法缓解因为亚硝酸盐摄入过量造成的血液缺氧,会导致患儿出现手指和脚趾末端发蓝发紫的症状。婴儿一旦缺氧情况影响到脑部,会留下很多后遗症,可能会导致智力低下和运动障碍。

类似的中毒事件在我国广东部分地区时有发生。这些地区存在一些自带的风俗习惯,习惯自制冬瓜水、梅子、白菜等。在制作的过程中,由于使用井水、自来水泡制的时间过长,极易产生亚硝酸盐。

其实,既健康,又能达到解暑功效的 “饮料”是白开水。人体每天应摄入6到8杯白开水,白开水不含糖分和热量,可直接被人体吸收,是夏天最好的“饮料”。

夏季解暑,小孩能喝什么?

除了警惕中毒,给小孩喝的饮料更需要特别注意健康问题。

美国健康饮食研究(HER)曾发布了一个《幼儿期健康饮料共识指南》对常见的 9 种液体饮料,包括水、100% 果汁、原味巴氏杀菌奶、豆奶、糖饮料等做了分析,并给出了专业的指导建议。

这份指南认为,最适合孩子喝的液体饮料是母乳、婴幼儿配方奶、原味巴氏消毒奶和水。这份指导建议详细地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给了相应推荐:

1.6个月以下婴儿:只喝母乳或配方奶就行,不需要添加任何的液体饮料,包括水。

2.6~12个月的孩子:在添加辅食后,可以喝一点水(每天大约 118.3~236.6mL),其他液体饮料不要喝。

3.12~24个月的孩子:推荐喝全脂牛奶和白开水。在不能吃到新鲜水果的情况下,每天可以适当喝100%纯果汁,但最好不要超过118.3mL。

4.2岁~5岁的孩子:首选白开水、低脂 / 脱脂牛奶,其次是少量的 100% 纯果汁。

5.5岁以后的孩子也基本是如此。我国膳食指南也建议大家平时尽量喝白开水,每天5-7杯(1000-1700毫升)。

消暑解渴,这3种饮料不推荐给孩子喝

市面上供给幼儿使用的饮料多种多样,除了推荐喝的液体饮料之外,这 3 种类型的饮料最好不要给孩子喝。

1.含糖饮料

只要是配料表里有糖的饮料,包括果汁饮料、运动饮料、甜咖啡、含糖茶饮料、苏打水、碳酸饮料、奶茶等,都应该尽量少给孩子喝。

摄入过多的糖不仅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还会危害孩子的健康。除了容易导致蛀牙之外,过度摄入糖分,最终会转化成脂肪堆积起来,让孩子们更容易长胖,长此以往更容易患上糖尿病、血脂异常等疾病。

若实在想喝点甜的,建议还是优先给孩子选择代糖饮料,它可以给孩子甜味享受,但没有糖,不会增加能量摄入,也不会导致龋齿。

2. 含咖啡因饮料

咖啡、茶、软汽水(如可乐)和能量饮料,都含咖啡因。咖啡因是一种兴奋剂,会危害未成年人健康。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儿童和青少年不喝咖啡。因此,作为家长,我们也应该帮助孩子控制包括咖啡、茶及其他含咖啡因饮料的摄入。

3. 含酒精饮料

酒精是一类致癌物,对孩子百害无一利,无论什么原因,都要让孩子远离它。

标签: 夏季解暑,警惕中毒,冬瓜水,解暑,白开水

抢先读

相关文章

热文推荐

精彩放送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2011-2023  产业研究网  www.coalstudy.com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 @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