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资讯 > > 正文

新业态加速服务贸易标准化解锁

时间:2020-09-11 10:17:41 来源:北京商报 发布者:DN032

9月10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发展报告(2020)——区域协同治理》(以下简称“蓝皮书”)。蓝皮书分析指出,整体上京津冀区域产业分工更加趋于合理,产业差异化程度及协同化程度明显提升。

特别是京津、京冀的区域分工程度提升幅度较大,且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产业协同化程度不断提高,但仍存在部分行业区域分工程度偏低、津冀两地的产业同构化程度较高等问题,这都制约了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步伐。

蓝皮书分析指出,京津冀各地的产业结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京津冀协同创新网络的优化。2014年前后,京津冀协同创新网络的影响因素略有调整,地理距离、产业结构差异对京津冀协同创新网络始终具有较强的影响。2014年前教育水平差异对京津冀协同创新网络的影响较为明显;而2014年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对京津冀协同创新网络的影响愈加凸显,而教育水平差异所产生的影响有所弱化。

具体来看,地理距离及各地在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上的差异不利于京津冀协同创新网络的优化,因此,需进一步缩小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水平上的差异、进一步完善交通通信网络以弱化地理距离的制约。产业结构差异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京津冀协同创新网络的优化,京津冀可充分运用各地在产业结构上存在的差异性,基于产业链开展创新合作,实现产业链和创新链的融合发展。

“实际上,京津冀要素流动目前起点非常高,而且推进的速度也很快。在资金、技术、人员等要素的流动方面有了很多创新的举措,为京津冀之间的要素流动打破了相关的制度障碍。而且相关硬件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也在采访中告诉记者。

值得一提的是,蓝皮书也提到,京津冀地方政府的整体协作网络密度较低,群落分化严重,主体意愿差异明显。此外,重点领域协作响应积极但有发展失衡倾向,应急管理领域的协作网络密度最低,生态环境领域的协作网络密度最高。在基本公共服务和应急管理领域协作网络中,河北省表现较好;在生态环境领域和产业经济领域协作网络中,北京表现较好;而天津大部分区的协作表现都处于中下水平。京津冀三地在重点领域的协作失衡将是制约未来一体化发展的障碍。

赵萍认为:“京津冀要素流动要结合三地不同的定位以及三地的产业优势,特别是利用好天津自贸区、河北自贸区这样的制度创新新高地。能够通过制度创新释放出更多的制度红利,为企业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从而促进要素高效、有序的流动。使京津冀能够在自身特色和产业基础上打造新的增长极,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标签:

抢先读

相关文章

热文推荐

精彩放送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2011-2023  产业研究网  www.coalstudy.com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 @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