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业界 > > 正文

多面布局,打造轻工新生态

时间:2023-07-07 14:23:00 来源:实况网 发布者:DN032

谢永强

2018年1月10日,“让人民生活更美好”轻工业消费升级主题新闻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顺利召开。工信部消费品司、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质检总局的重要领导和众多轻工产业协会、企业负责人齐聚一堂,同时还有包括人民日报、中 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在内的多家中 央及全国性新闻媒体进行报道,共同为贯彻国家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总体要求,落实“三品”战略,推动轻工业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进言献策。此次活动的顺利召开,离不开每一位参与者的鼎力相助与辛勤付出,但更为关键的是,离不开现任中国轻工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高工,也是这次大会组织联系人朱晓光的专业领导和悉心指导。

朱晓光长期致力于轻工消费品领域产业规划、产业研究,尤其在食品领域智能工厂建设、智能技术应用等方面更是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他曾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司、中国工程院食品领域的专家,多次参与《食品产业国内外分析比较》、《中山南头镇家电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安徽省宿州市符离集烧鸡产业发展振兴规划》等国家及省市级重大课题项目,并与食品企业、装备企业、食品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部队食品研究机构建立起了良好关系。

在那次发布会上,朱晓光充分发挥了其深厚的行业积淀与卓越的技术视野,积极推动产业创新与技术应用的深度融合。他不仅为发布会的主题内容提供了全面的方向指导,还推动了多个轻工企业与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展示了十款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更便捷、更健康、更时尚的轻工业消费最新成果,着重突出轻工业消费升级在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生活需求中的重要作用。此外,朱晓光还分享了他在推动轻工业智能化升级中的成功经验,特别是在食品领域智能工厂建设以及智能技术应用的前沿探索。他指出,通过智能制造技术的深度应用,不仅能够提升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还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和资源消耗,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他强调,未来的轻工业必须紧跟科技进步和消费需求的变化,注重技术创新与绿色制造理念的结合,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朱晓光还呼吁各方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更多技术突破,促进智能制造技术的普及应用,最终惠及广大消费者,使人民的生活更加便捷、健康与高品质。这一系列贡献不仅提升了发布会的专业水平,也为未来轻工业消费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与发展思路。

另外,朱晓光还做了很多推进轻工业智能制造技术发展的举措。他撰写参编的《中国制造业重点领域技术创新绿皮书——技术路线图(2019)》、《2021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等书籍,为中国轻工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战略指引和未来发展方向;他还作为中国食品报社专家委员会高级顾问、中国日用杂品工业协会副理事长,积极搭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桥梁,为推动加速食品、日化等轻工产业共同发力……他的种种举措从理论探索到实践落地,全方位、多层次地推进了中国轻工产业的蓬勃发展。

身为中国知名的轻工业智能制造技术专家,朱晓光深知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因此他始终致力于将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引入轻工领域,自主研发出多项兼具高效性和实用性的技术成果。其中“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轻工业产业发展状况评估系统V1.0”便是他众多成果中的一项。他在这一技术中巧妙融合了大数据处理、机器学习算法与行业知识库,构建了一套全面、精准、动态的轻工业产业发展评估体系。该系统能够实时采集并分析市场数据、生产数据、消费数据等多源信息,深入挖掘数据背后的产业趋势、市场需求与潜在风险,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企业战略规划提供数据支持。这一创新成果不仅为中国轻工业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还为中国智能制造的发展贡献了宝贵的智慧与力量。

谈及轻工行业的未来趋势,朱晓光认为,中国轻工行业整体数字化进程正稳步推进,作为中国制造体系的重要力量,轻工行业仍需继续加速补齐短板,开展数字化变革与创新,持续向国际化、规模化和综合化的方向迈进。同时,他也表示,他将坚持“数、政”并举,紧密围绕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能力,多面破局,持续释放轻工业潜力,打造行业发展新生态。

 

标签:

抢先读

相关文章

热文推荐

精彩放送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2011-2023  产业研究网  www.coalstudy.com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 @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