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热点 > > 正文

天天快播:深圳拟组建两个技工教育集团,这场新闻发布会透露重要信息

时间:2023-05-23 11:13:00 来源:证券之星 发布者:DN032

5月22日上午,广东省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赛后新闻发布会在深圳市人才园举行。深圳成功举办了一届规格高、规模大、影响广的大赛。深圳选手取得21金13银10铜9优胜奖,金牌榜、奖牌榜均排名全省第二,办赛、参赛成果丰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记者获悉,深圳将充分运用好大赛成果,以服务高质量发展和制造业当家为导向,进一步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其中,进一步拓展技工院校办学空间,分别以技师学院、鹏城技师学院牵头,联合民办技工学校和重点行业、企业共建的形式组建两个技工教育集团。

深圳办赛参赛成果丰硕

在发布会上,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高东春表示,在组委会的精心指导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深圳以高质量办赛为目标,成功举办了一届规格高、规模大、影响广的大赛,办赛、参赛成果丰硕。

一是有力提升了深圳市技能竞赛水平。为选拔出优秀的选手参加本次大赛,从去年10月开始,深圳市面向全社会公开遴选确定了68个深圳选拔集训基地,选拔培育了80名选手参加了本次大赛。经过刻苦的集训,深圳21个项目的参赛选手沉稳应战,脱颖而出夺取金牌,全力争取今年9月在天津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和明年在法国举行的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入场券。同时,此次办赛积累了宝贵的举办大型综合赛事的经验,锻造出了一支更强有力的竞赛工作队伍,对日后承接更高等级的技能大赛奠定了基础。

二是有力提高了深圳市技能人才队伍素质。目前,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超400万人,约占就业人口的三分之一,为全市人才规模总量的60%,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提升至36.69%。通过举办集中开放、有影响力的省赛,直接带动全市超10万名职工参与技能比武、技术练兵,有力提高了劳动者的技能素质。

三是有力促进了深圳市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圳市共有11所技工院校,在校生规模达4.5万人。本次大赛中,深圳市有4成的参赛选手来自技工院校,成为深圳参赛选手“主力军”。技工院校通过参与技能大赛,不断推广大赛的先进理念、标准、经验和成果,促进技工教育师资培养、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等对接国内甚至是世界先进标准,全面提高培养质量。

四是有力营造了关注技能、尊重劳动的社会氛围。本次大赛汇聚了全省优秀的技能人才同台竞技,深圳全城主要标志建筑物集体亮灯,超百家中央、省市媒体参与传播,记录赛场风采,宣传优秀典型。通过在家门口举办大赛,让市民朋友近距离观赛、欣赏竞赛成果、感受技能之美,进一步在全社会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拟组建两个技工教育集团

高东春透露,下一步将以成功举办大赛为新起点,充分运用好大赛成果,聚焦高技能人才培养,以服务高质量发展和制造业当家为导向,推动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评价机制更加科学,激励保障更加有力,尊重技能、尊重劳动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进一步做好大赛“后半篇文章”。

一是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充分发挥“1+11+N”职业培训载体作用,加快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以政府补贴性培训为引领,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构建以公共实训中心为牵引、以企业为主体、以院校和培训机构为支撑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实施体系。

二是进一步拓展技工院校办学空间。加快提升招生质量和培养层次,分别以技师学院、鹏城技师学院牵头,联合民办技工学校和重点行业、企业共建的形式组建两个技工教育集团,探索技工教育服务产业计划,构建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推动专业核心课程对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世赛标准和行业企业操作标准,开发和引进行业、企业及国际先进的课程资源。

三是深化技能评价制度改革,构建以职业能力导向,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专项职业能力考核为主要内容的多元化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推广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探索职称评审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融合评定,建立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与相应职称、学历的双向比照认定制度。充分利用龙头企业数字技术的先发优势,积极争取省级授权深圳市制定适应产业发展的地方评价规范。推广华为、腾讯“一试双证”经验,实施企业认证与国家职业标准互认,加快建设高新科技领域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队伍。

四是加大表彰奖励力度。完善并落实竞赛获奖选手表彰奖励、升学、职业技能等级晋升等政策。积极推荐深圳市技能人才参加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政府特殊津贴等评选活动,擦亮“鹏城工匠”“技能菁英”等高技能人才培育激励品牌,办好“工匠活动周”等活动,持续形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深圳特区报记者 庄瑞玉

(来源:读特客户端

标签:

抢先读

相关文章

热文推荐

精彩放送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2011-2023  产业研究网  www.coalstudy.com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 @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