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热点 > > 正文

驾驶员不礼让行人将记入信用档案 撬动社会整体交通文明意识的改善值得期许

时间:2021-09-01 15:36:51 来源:羊城晚报 发布者:DN032

为持续推广文明礼让斑马线风尚,促进市民文明交通习惯养成,日前,北京市交通委在全市交通运输行业全面启动“文明驾车礼让行人”专项整治行动。记者获悉,北京全市公交、出租(网约)、旅游客运、驾培等行业将动员全体从业人员签订“文明驾车礼让行人承诺书”,对违反承诺的,根据《北京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的规定,作为企业和从业人员不良信息记入信用档案。(8月31日《北京青年报》)

“机动车礼让行人”,不仅是道德倡议,更是法律要求。近年来,随着汽车文化的发扬壮大,一整套行车礼仪也加速确立。但一个基本事实是,一套文明习惯的养成,必然有一个过程。这其中,既有赖于内在的调适,也离不开外力的引导。所谓的“外力引导”,自然不只包括严格执法、严肃惩戒而已,同样意味着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资源与力量,来形成共治共促的局面。北京正在推行的“驾驶员不礼让行人将记入信用档案”,就是一个积极的尝试。

理论上说,记入“信用档案”,其威慑力当然比不上“行政处罚”。《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机动车未礼让人行横道上的行人,将被处以200元罚款,记3分的处罚。”该条款,不能说不严厉。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有那多车辆与抢人抢道、横冲直撞呢?这其实很好理解。须知,纸面法条必须通过高频的执法落地形成强烈的结果预期,如此才可形成足够效力的。但实际情况是,不礼让行人被处罚的少之又少。

对于驾驶人员来说,他们是自有一套经验判断的,比如说相信“闯红灯大概率会被罚”“占道停车有可能被罚”“不礼让行人基本不会被罚”……现实中,“不礼让行人”较难被摄像头抓拍判定,被“冒犯”的行人也很少较真举报。除了现场执法被抓现行,很多机动车驾驶员都默认“不礼让行人”被罚的可能性并不高。这客观上导致了,相关法律条款的真实约束力、震慑力并不强。北京交委所推行的“不礼让行人记入信用档案”,可以视作对现状的一种补充性强化。

“记入信用档案”,是因为违背信用。签订了“文明驾车礼让行人承诺书”,却言而无信、违反承诺,这当然是信用污点、不良信息——这中间的前因后果,是逻辑自洽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政策的覆盖主体,并不是一般的驾驶员,而是公交、出租(网约)、旅游客运、驾培等行业的从业者。这一群体既是交通参与者,也是市场服务者,他们自然有义务优先对公共安全负责。遵守交通规则,这是对“公共安全”负责的基础。

交通运输行业带头礼让行人,这关乎习惯和礼仪,更关乎秩序与安全。以点带面,撬动社会整体交通文明意识的改善,值得期许。(作者:然玉)

标签: 文明礼让 斑马线 不良信息 信用档案

抢先读

相关文章

热文推荐

精彩放送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2011-2023  产业研究网  www.coalstudy.com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 @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