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专题 > > 正文

信用卡月账单仅11.4元 银行和消费者该如何应对?

时间:2022-05-27 09:46:03 来源:城市金融报 发布者:DN032

近日,经济学家信用卡月账单仅11.4元话题登上微博热搜。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是否为普遍现象?面对新冠肺炎冲击,银行和消费者该如何应对?

近日,一则经济学家近一个月信用卡消费账单只有11.4元的信息引发热议。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多点频发,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如何,也由此被拉回到聚光灯下。

业内:个案不具有代表性

知名女经济学家林采宜最近发的一条微博,引发了市场关注。她写的是上海疫情居家期间,一个月信用卡消费只有11.4元,引来私行客户经理给她打电话问候。这从一个侧面折射了疫情对消费和消费场景的影响。

林采宜居住在上海,长期从事经济与金融方面的研究工作,早年是国泰君安高级经济学家,在业界颇有知名度。

对此,有信用卡持卡人感同深受。

如居住在上海浦东的王女士介绍,5月份她的信用卡消费减少了接近八成。“主要是没有大件的购物欲望和需求,而且现在也没有快递,抑制了消费能力。”王女士称。

信用卡,是银行零售业务的重要支柱,也是持卡人在各种消费场景中的消费记录。换句话说,有消费场景,才能产生账单。

有业内人士表示,“今年春天以来,受新一轮疫情影响,银行信用卡业务多少都受到影响。上海出现上述消费至冰点的极端情况,原因在于:一方面,居民居家,线下消费场景也都关闭,缺乏用卡、刷卡的消费场景;另一方面,物流受到影响,线上网购不畅,居民也是普遍通过团购购买必需品,而团购主要是通过微信、支付宝转账,资金出处多是借记卡。这也就是说,一部分信用卡消费转移至借记卡。”

不过,也有住在上海的受访人士表示,这两月以来,消费支出没有降低,仍然接近封控之前的水平,原因是菜价等上涨较多。

信用卡消费情况低迷,与刚刚披露的社会零售数据比较吻合。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483亿元,同比下降11.1%。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26916亿元,下降8.4%。而上海表现更为明显,1月至4月,上海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99.25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4.2%。

一家区域银行信用卡中心人士表示,疫情对经济景气产生一定影响,间接影响信用卡发卡量。最近一年信用卡客户的消费需求、消费结构都出现一些变化。具体来说,线下的刷卡量有所减少、非刚性消费减少,但是此消彼长,整个客户群的消费总量没有明显增长和下降。

一位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中心负责人认为,上述热点事件或仅为个案,不代表行业趋势。“大环境下各家银行都会有一些压力,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根据我行数据显示,信用卡消费整体仍在增长。上述个案主要是消费场景缺失。”该负责人称。

眼下,随着上海等地疫情逐步趋稳,各方正在加快推进企业复工复产,物流逐步恢复,解封在即,消费有望逐步恢复。“预感6月份,我会有很多需求,比如购买夏装、护肤品等,或者争取旅游。”王女士憧憬道。

调查发现,对于今年即将到来的年中购物节618,不少银行开始摩拳擦掌搞年中活动。

信用卡不良反弹或成新压力

有业内人士表示,虽然目前无法看到信用卡行业的整体消费总量数据,但其认为,或可参照2020年至今的信用卡发展趋势。“疫情对消费量会有一些冲击,但主要还是区域性、暂时性的。个别客户消费量会有下降,这种情况其他时候也常见,信用卡整体的活跃度还是在上升的。”前述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中心负责人称。

近两年上市银行年报数据显示,国有大行的信用卡消费额时点数基本维持了稳定,波动并没有太大。工商银行2020年和2021年末的信用卡消费额分别为2.58万亿元和2.56万亿元;建行2020年和2021年末的信用卡消费额分别为3.05万亿元和3.04万亿元。

在流量方面,更多的银行则体现出增长的势头。移动支付网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大部分股份制银行的信用卡交易额2021年均较2020年有所回升。其中,招商银行以4.76万亿元排在首位,平安银行以3.79万亿元位列第二。此外,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广发银行等6家银行均突破了2万亿元规模新纪录。

此外,为应对疫情长期化趋势,一些银行从2019年底开始设立创新事业部开始部署转型,集中资源针对高端消费人群、高学历和收入稳定人群进行精准营销,提高信用卡的卡均价值。

“相比较刷卡规模,当前更值得关注的是信用卡的不良反弹压力。”上述人士强调。

此前,一季度分析师交流会上,招行副行长朱江涛也曾表示,受到疫情影响预计信用卡不良生成最高点在8月,次高点在5月。不过朱江涛预计,今年信用卡总体不良生成整体会低于2020年。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也认为,考虑到疫情对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负面冲击,预计消费金融不良率会有所上升,但由于2020年的经验已经使得许多信用中介提高了审核门槛,因此预计不良率上升幅度可控。在未来,此类机构一方面在拓展客源的同时要加强信贷投放资质审核,另一方面对于已经出现的不良资产,可以采取差异化催收、不良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减小损失。

标签: 经济学家林采宜 金融方面 银行零售业务 银行信用卡业务

抢先读

相关文章

热文推荐

精彩放送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2011-2023  产业研究网  www.coalstudy.com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 @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