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专题 > > 正文

力高健康生活为未来的业绩埋了一颗“雷”

时间:2022-04-13 15:07:57 来源:原创 发布者:DN032

高增长的商誉,一直是物业企业盈利高增长路上的“障碍虎”。很多资金实力充沛的企业为了成功上市,曾经高溢价并购了很多物业企业。但是,当高价并购的公司,业绩难以像当初承诺的那样,商誉减值就必然成为未来盈利的“雷”。甚至连龙头物企也很难避“雷”,有消息称,某企业退掉了前期收购的几家物业企业,原因是业绩难以达标。

3月31日上市的力高健康生活(HK2370),就是这样一家埋了“雷”的企业。根据会计师事务所——罗宾咸永道出具的报告,甚至在完成企业并购的当年,力高健康生活就已经出现了商誉减值。更让人觉得蹊跷的是公司所收购的企业里,有一家企业居然在一年多时间里并没有进行工商变更登记,而且主营业务也和力高健康生活招股书所介绍的内容大相径庭。这不禁让外界对力高健康生活的价值产生疑问:前期的投资会“打水漂”吗?

上市前收购商誉易减值资产

如果仅以盈利看,力高健康生活绝对是已经上市物企中的“小弟弟”,2020年度的盈利规模仅4402.3万元,2021年前9月仅2770.6万元。截止2021年9月末,公司的总权益只有1.5亿元。但就是这么一个迷你型的物企,却有着惊人的无形资产规模,截止2021年9月,总金额高达4739.2万元。

根据招股书显示,如此庞大的无形资产规模,都是在2020年的企业并购中形成的。在2020年12月31日,收购了独立第三方——芜湖森林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芜湖森林”),前一天,又以1元钱收购了负资产的伟业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伟业国际),同时又用1元钱收购了关联企业——深圳中天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深圳云科技”)。

由于收购中产生的溢价,形成了无形资产。

其中,芜湖森林的商誉达到1595.3万元,伟业国际的商誉达到827.3万元。在收购完成之时,管理层根据这三个公司的过往表现和预期收益率,估计预期现金流量和合理的贴现率,结果发现这些公司均需要在12月31日进行商誉减值拨备。

资料显示,力高健康生活收购的上述三家公司的经营效益并不好。以芜湖森林为例,收购的价格高达2625.1万元,但2020年全年的纯利也才51.7倍,PE值超过50倍,这在当前的港股市场,已经属于明显偏贵。

花1元收购的伟业国际,不仅实际负资产高达827.3万元,2020年度还出现了151万元的亏损。

这些高代价收购的公司,因为盈利能力欠佳,客观上存在商誉减值的风险。这一点,力高健康生活在招股书里,也予以了承认。

被收购企业和招股书介绍不一致

如果说,收购资产盈利欠佳可能是力高生活健康商誉减值的一大风险。

那么,及时对已收购的资产进行工商登记更迭,恐怕是另一种风险。

工商总局旗下的国家企业信用公示系统显示,在全国范围内名称为“伟业国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企业就只有一家,成立于2017年11月17日,住所为“常州市武进去湖塘镇常武中路6号进度大厦第四层”。这一企业的经营范围,从实业投资、创业投资,到技术转让、化工材料及原材料的销售等,多达几十种,却偏偏没有招股书披露的社区康养服务业务。

不仅如此,公司所投资的几家企业,也都不属于社区健康康养企业。

启信宝进一步披露,上述伟业国际集团有限公司隶属于西宁伟业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目前股东是两个自然人,和力高健康生活及其附属公司并无任何关系。另外,从2017年至2020年,缴纳社保的人数为0。

《公司法》明文规定:“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办理变更登记,未经登记或者变更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第三人通过受让出资等方式成为公司股东并记载于股东名册后,如果公司股东没有在公司登记机关办理相关登记的,该股东不能主张该第三人的股东资格无效。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公司应当将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向公司登记机关登记。

这也意味着,理论上,伟业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的原股东依然有可能在第三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公司的股权卖给其他人,进而给力高健康生活带来损失的可能。

现金真实性存疑

对力高健康国际的投资者来说,最需要担心的还不仅仅只是未来可能存在的商誉减值,以及由此带来的利润下降。

截止去年9月30日,力高健康生活的现金资产达到7383万元,接近总资产的22%,是公司非常重要的一项资产。

从2018年到2021年9月30日的三年9个月时间,现金从6930.4万元,逐步增加到2019年的8961.5万元,2020年的1.37亿元和2021年前9月的7383万元。现金基本上是每年都在稳定增长。

但这样一项重要的资产,却存在着临时“搬砖头”的可能。

会计大V马靖昊曾公开在自己的账号上说,现金“造假”(指报告期期末临时放在公司账面)的一个迹象,就是存款利息收入无法和当年度的现金值匹配起来。

力高生活健康最近三年的利息收入分别是:2018年7.4万元、2019年19.5万元、2020年15.1万元、2021年前9月的22.3万元。在过去三年基准利率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利息收入却和银行存款持续增长的趋势不吻合。

另外如果套用马靖昊发明的利息收入/(年初存款+年末存款),会发现很多年份的利息收入,连基准的活期存款收益率都比不上。

那么,公司的存款数据,是不是足以反映公司一年内的实际资产情况呢?公司为何在明知商誉有大概率减值风险的情况下,依然选择2020年年末,突击收购几家企业呢?

东方网房产频道向力高集团的品牌部门提出了相关问题,但后者截止截稿未作具体解释。

合作联系:东方地产dichan@em.eastday.com

标签:

抢先读

相关文章

热文推荐

精彩放送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2011-2023  产业研究网  www.coalstudy.com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 @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