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资讯 > > 正文

环球快资讯:“中国桑都”建设风正扬帆正当时

时间:2022-11-04 15:50:29 来源:资阳网 发布者:DN032

桑田公社大门

金秋十月,硕果累累。在乐至县东山镇方广村桑田公社,一座传统与创新、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的建筑在桑林竹海间拔地而起,这就是乐至最具代表性建筑——“中国桑都”文化展示馆。从这里踏入时光回廊,穿越千年历史,展示今朝成果,一幅荡气回肠的“中国桑都”建设画卷正徐徐展开。

时光倒拨到2019年,传统的千家万户散养模式已不适应现代蚕业高质量发展需求,为推动乐至县蚕桑产业历史性变革,乐至县响亮提出打造“中国桑都”的奋斗目标,围绕省委“10+3”、市委“6+3+1”和县委“1+5+2”的现代农业体系要求,按照区域化布局、园区化建设、工厂化生产的思路,以优质蚕桑种养产业、桑资源加工产业、农桑文旅融合产业为重点,推动乐至蚕桑产业“追赶跨越”,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部地区迅速崛起。


(资料图)

扛起标杆,传统产业“换新颜”

从乐至县城出发,沿着319国道向东15分钟车程,在东山镇东乐村,成片标准化桑园此起彼伏,园区内道路互联互通、水网纵横交错,智能蚕房、现代工厂、研学基地,以桑为伴、座落其间,这便是乐至县倾力打造的现代蚕业示范基地——乐至现代蚕桑产业园。

梁能文是一个养蚕技术能手,也是乐至现代蚕桑产业园的一位“租客”。在过去,他每年靠肩挑背驮,也只能养几张蚕,如今他把家搬进了园区,把养蚕当作了自己的事业。

“现在安逸哟,园区内条件好,采叶、运叶、饲养……都比过去好很多!”梁能文指着身后的大蚕房说,“我租了60余亩桑园和一个现代化的蚕棚,除去成本,每年利润都有10多万元。”

东山新园区,鸟瞰图

像梁能文这样的“小业主”,在园区内还有200余户。他们有的是养蚕大户,有的是返乡创业人员,还有的是大学生。

“当初,我们看中的便是园区的配套、技术和机制。”肖勇便是大学生创业人员中的代表,“现在,我们园区有600余亩桑园,除了养蚕外,还发展手工蚕丝被、蚕茧代加工等业务,一年也有100多万元的收入。”

为破解千家万户散养的发展瓶颈,实现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乐至县瞄准未来蚕业方向,推动蚕桑产业标准化、集约化和智能化发展,园区建设正是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突破口。

“与全国其它园区相比,我们的园区最大的优势在于基础配套齐全、技术综合集成、机制规范先进。”乐至县蚕桑局相关负责人说,“具体来讲,园区配套就是要实现道路、排灌、病虫防治等系统设施便利化,实现分段饲养、饲料养殖、智慧蚕桑等技术现代化,实现营运、利益联结、社会化服务等机制多元化。”

自动化蚕台

按照这个标准,经过三年多的建设,乐至现代蚕桑产业园应运而生,成为全国首个现代蚕桑全要素集成新园区,并通过“大园区、小业主”“拎包入驻”“等模式,引进红旗丝绸、湖南三旭等8家龙头企业、210户业主入园发展,园区经济收入突破5亿元,常年解决就业3000余人,实现务工收入4500余万元,成为企业干事兴业、地方产业振兴和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平台。

立桑为业,桑树变成“摇钱树”

桑树又称“神仙树”,全身是宝。俗话说:“一人两亩桑,致富奔小康。”桑树成了老百姓增收致富的“致富树”“摇钱树”,乐至人硬是把这棵“神仙树”发展到了极致,从叶、果、枝、皮、根……延伸出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集群。

在四川外交家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伴随着机器的高效运转,一瓶瓶桑葚酒正从生产线上不断下线,工人们分布在各个不同的车间,灌装、品检、装箱忙而有序,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

“我们年生产桑葚酒3000吨,产值约1.8亿元。”公司总经理李琳说,“公司生产的桑葚酒远销省内外,‘极桑紫酒’被第二十一届农洽会评为优质产品。”

与工厂化生产桑酒不同,童先林却看中了桑叶的商机。在高寺镇梨子湾村,童先林组织村民成立蚕桑专合社,发展桑园1000余亩,专门用于生产桑叶(芽)茶,带动2000余名村民增收致富。

“准确地说,我们生产的是桑芽茶,就是在每年清明前后,掐最新发出的嫩芽炒制而成。”童先林说,“我们生产的百乐桑牌桑芽茶成了乐至人迎宾送礼佳品,产品供不应求。”

童先林与蚕桑打交道20余年,把桑叶茶做成了“俏手货”。而在高寺镇,蒋锡武却在“蚕宝宝”上做文章,建成了国内第一个集僵蚕生产、加工、产品标准制定、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僵蚕生产示范基地,让“蚕宝宝”变成了“金元宝”

“公司有专业技术团队,申请了5项专利,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四川德仁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蒋锡武说,“公司核心园区吸纳近百名工人就业,年生产优质僵蚕200余吨,产值5000多万元,产品畅销同仁堂、和平药房、四川省医药公司等全国各地药企。”

小贝壳酒店推出的桑叶菜系列

小贝壳酒店推出的桑叶菜系列

僵蚕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德仁源公司通过资金入股、技术合作、效益分成等方式把生产经验复制出去,联合全县30多个家庭农场养殖僵蚕,并带动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地共6000余亩规模养殖僵蚕,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收购产品,统一品牌销售,成为全国僵蚕销售的重要集散地,走出了一条特色化发展之路。

立桑为业,多元发展。除桑葚酒 、桑叶茶、僵蚕外,全县聚集了红旗丝绸、默森药业、通世达生物等15家蚕桑加工企业,并与四川大学、西南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6家科研院校合作,建立了3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全链开发出生丝、蚕丝被、叶绿素、桑黄菌、桑枝总生物碱、蚕蛹蛋白肽等40余种产品,形成集栽桑、养蚕、缫丝、食品、日用品、保健用品、生物制药等传统养殖与资源综合开发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蚕桑年综合产值突破20亿元,位居四川省前列。

文旅融合,打造乡村“新样板”

邓如涛夫妇是返乡创业人员,与其他发展一、二产业不同,邓如涛考虑到乐至县农旅融合发展的前景,毅然决定在东山园区承包300亩桑园,建设旺亿生态农庄,大力开发全桑宴、桑果采摘、养蚕体验、手工蚕丝被制作等项目,一年营收达300余万元。

“我们最大的特色是项目多,游客可以品桑宴、摘桑果、制桑茶,还可以研学体验、制作丝绵被。”邓如涛说。

邓如涛夫妇的蚕家乐只是乐至农旅文旅名片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乐至县加快蚕桑产业规模化、特色化和品牌化建设,进一步深挖蚕桑文化,做深做实文旅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借助中国田园诗会、桑葚采摘节等平台,推进桑田公社、桑海长廊、环湖康养、桑都桑海主题公园、非遗展示、工业遗产旅游等项目,年均接待游客20万余人次,收入5000余万元。

经过三年多的不懈发展,乐至县蚕桑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桑都”从规划走向现实,打造成为“现代蚕业示范”,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主要经验成效被央视《走进乡村看小康》栏目面向全球直播,相关经验做法被四川省深改办在全省复制推广,并在《人民日报》《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四川农村日报》等媒体多次刊载。乐至蚕桑代表资阳市献礼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川观直播约20万人观看《见证“桑都”乐至破茧蝶变》。2022年8月18日,乐至县被中国丝绸协会授予“中国桑都”称号。

桑园写生

继往开来、接续前行。翻开乐至县蚕桑产业发展的宏伟蓝图,“三者一乡一县”的目标正加快实现,乐至现代蚕桑产业园正在创建省级三星级农业园区、僵蚕产业正打造全国单项冠军、“中国白僵蚕之乡”正加快建成……在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市委五届五次全会和县委十五届四次全会精神的重要时期,乐至人正迈着坚实的步伐,用汗水绘制“中国桑都”新画卷,奋力推动“中国桑都”建设再上新台阶。

陈任

标签: 蚕桑产业 增收致富 千家万户

抢先读

相关文章

热文推荐

精彩放送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2011-2023  产业研究网  www.coalstudy.com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 @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