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资讯 > > 正文

“考官”也要当考生 “考生”也能给考官出题

时间:2022-03-07 14:29:33 来源:大众日报 发布者:DN032

山东在全国首创的国企改革述职问询已成常态化机制,2月末的最后两天,23户省属企业的“一把手”再次走入考场,接受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等“考官”的问询。相比三年前头一回进考场,“一把手”们的述职状态明显不同了:谈问题、谈解决思路取代成绩展示成为重头戏;“考官”抛出的问题依旧“火药味”十足,但“一把手”被问住的情况明显减少。

台下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是“考官”,台上的企业是“考生”,乍看上去,这跟普通的压力传导机制似乎没什么不同。但实际上,“考官”也要当考生,“考生”也能给“考官”出题。在国企改革这场大考面前,台上台下都在应试。

山东是国资国企大省,多年来,国有企业面貌在改革创新中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国有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但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往往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国有企业作为改革主体也是改革对象,有的开始瞻前顾后,没那么积极主动。山东国企改革述职问询作为一项制度创新,一个重要的创新点就在于,首先将精力集中于创造有助于强化国有企业改革主体地位的制度基础,在制度设计上始终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以此为基础,再去解决国有企业改革的动力问题,增强其市场化运作的自觉性。

改革任务紧迫,改革方案设计包括目标、措施、节点等通常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一方主导,但这种自上而下“划杠子”的改革推动方式时常遭遇“上热下冷”的窘境。对此,山东采取了以省国资委改革重点工作攻坚方案为基础,省属企业结合自身实际设计个性化方案的方式:各省属企业党委领导企业国企改革工作,负责完善机制、落实责任,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逐一明确攻坚目标、完成时限、责任领导、牵头部门等,“一把手”改革创新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被有效调动。近三年来,山东又围绕优化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队伍,制定改革绩效评价办法、主要负责人常态化退出机制等,与企业家市场化相关的约束监督机制也逐渐建立。

“一企一策”抓改革,最终决定了述职问询无法一套题目包打天下,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必须常态化调度,随时掌握各省属企业重点工作攻坚最新进展情况,由此形成个性而精细的问题设计。而每年的述职问询也不是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与省属企业负责人的闭门会,述职问询的门越开越大——提问方最初只有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到今年,不仅是领导小组成员,更有省直部门和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问。这样一来,不只台上的“一把手”容不得半点马虎,坐在台下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同样没法气定神闲:来自省直部门和代表委员的提问,既是在考企业,也在考主管部门。

换个角度来说,述职问询的开放也确保了多方能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引发思考,进一步集思广益,述职问询成为相关部门靶向施策、改善工作的重要场合。按照要求,在述职问询现场,相关部门对企业提出的问题要主动认领、逐一改进完善;述职问询结束后,省国资委会在梳理共性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指导省属企业改革的细化方案,持续调度整体落实情况。去年以来,谈问题、谈解决思路越发取代成绩展示,成为述职问询“重头戏”,与这一反馈机制的建立不无关系——企业的声音被听到、被记住、被重视,这成了企业面对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敢于直接提出问题、提出诉求的底气和信心。

增强“一把手”市场化改革的使命感与能力,企业间互相借鉴优秀经验做法、开展交流合作……山东国企改革述职问询在持续释放多重效应。实施国企改革述职问询制度的三年里,山东省属企业的改革发展成绩越来越好:去年,在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的上半年地方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点改革任务评估结果中,山东列A级首位;到去年底,距离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结束尚有一年之期,山东任务完成度已超90%;国企改革述职问询也被国务院国资委列为典型经验。

标签: 在考企业 集思广益 改善工作 细化方案

抢先读

相关文章

热文推荐

精彩放送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2011-2023  产业研究网  www.coalstudy.com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 @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