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教育 > > 正文

教育界人士:要缓解教育焦虑先要改变教育评价体系

时间:2021-08-12 16:16:30 来源:羊城晚报 发布者:DN032

近日,本报刊登了记者卧底校外培训机构的独家调查,采访历时两个月,报道引发舆论强烈反响和教育业界的关注。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有教育界人士表示,要缓解教育焦虑,先要破解“中职恐慌”,改变教育评价体系。

教育的焦虑来源于对学历的焦虑。家长们花大力气抓孩子教育,送孩子去各类培训班,无非是为了让孩子能够考上更好的大学。一般认为,有了好的学历,就容易找到好的工作。

对学历的焦虑则来源于学历的通胀。从上世纪90年代末起,我国高校开始了扩招的步伐。据教育部相关数据显示,1998年本科招生数为767107人,到2019年,这个数字攀升到4312880人,年均增长率高达8.6%。

学历通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学历的贬值。30年前,一个家庭能出一位大学生那是了不得的事,大学生们被称为“天之骄子”;而如今,上大学早就不是什么稀罕事,硕士博士都稀松寻常,甚至还有了“大学生不如大白菜”这样的说法。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全国两会答记者问时表示,今年高校毕业生909万人,创历史新高。一方面,我国的人口红利逐渐衰退,有专家认为,我国已经进入“刘易斯拐点”时期;但另一方面,年年几百万的高校毕业生,似乎年年都是“最难就业季”。这其中,是劳动力市场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高校扩招导致大学生供给增加,如果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无法充分吸纳这些增量,难免导致大学生供给过剩。从宏观的角度而言,要调整劳动力市场供给和需求的结构性矛盾,一个方向就是合理进行教育分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避免学生一窝蜂涌入大学,再涌入社会。

大国制造需要大国工匠,这是共识。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就表示,职业教育是建设一流湾区人力资源的重要支撑,建议设立“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去年,首届职业技能大赛在广州举办,也体现了国家层面对技能型人才的重视。

然而,事情并非这么简单。虽然不少高级技术工人的收入并不低,但如果问一位家长,让自己的孩子去职业学校好不好,大概率会得到否定的回答。“中职恐慌”的核心是对社会分层的恐慌:家长唯恐自己的孩子上不了普高,而落入不理想的层次。这样的恐慌,让家长和孩子不得不陷入“内卷”之中。

“中职恐慌”并非天然存在。在二三十年前,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并没有多大分别,或至少没有这么明显的高下之分,不少成绩优异的学生,都会选择职业教育的道路。但是,随着高校的扩招和大学生数量的增加,二者的差距似乎越来越大,以至于让人感觉,只有学习不好,考不上高中,才无可奈何去职业学校。

破解“中职恐慌”,根源还是在破解对社会分层的恐慌。要增加社会对不同职业和不同教育背景人才的宽容度。除了体面的收入待遇,对于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更重要的是要给予他们尊重和普遍的社会认可度。

通盘来看,无论是解决义务教育阶段的“内卷”,还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或者更宏观地说,调整人口资源配置和劳动力市场供需,都需要破解对社会分层的恐慌——这种分层或许是现实存在的,或者是观念层面的。否则,校外培训的问题恐怕并不是一纸禁令就能解决得了的。(作者:孙梓青)

标签: 中职恐慌,教育评价体系,教育焦虑,培训班

抢先读

相关文章

热文推荐

精彩放送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2011-2020  产业研究网  www.coalstudy.com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 @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13